• 纸质档案制成材料——指形成档案的纸张和各类字迹材料。
一、纸质档案的载体——纸张
(一)造纸原料种类及质量
1、木材纤维:针叶木、阔叶木
2、非木材纤维:种毛纤维、韧皮纤维、禾本纤维
3、质量比较:种毛纤维>韧皮纤维>木材纤维>禾本纤维
(二)造纸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
1、纤维素的性质
溶解性—常温下不容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溶解性稳定
水解性—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水解反应。使纸张机械强度下降,耐久性受损。
• 纤维素氧化—一定条件下纤维素分子与氧发生反应,生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纸张耐久性受损。
• 纤维素的光解—无氧情况下叫光解;有氧情况下叫光氧化。
2、半纤维素的性质
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易溶于碱溶液,易吸水膨胀,稳定性较纤维素差。
3、木素的性质
常温下不溶于水、稀碱、稀酸溶液;高温时溶解、氧化(光照下氧化更快),纸张发黄、发脆、易碎。
(三)纸张的老化
1、定义:在外界各种不利环境作用下,纸张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丛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2、纸张老化原因
• 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氧化、氧化降解、光解、光氧化作用;木素氧化和光解反应。
• 纸张内部的有害物质:酸、氧化剂等
• 外因—高温、高湿、光线、酸、氧化剂、空气污染、有害生物等都会引起纸张老化。
(四)纸张种类
机械纸:新闻纸、印刷纸、书写纸、打字纸、复印纸、制图纸、描图纸、晒图纸等
手工纸:宣纸、毛边纸、高丽纸等
二、纸质档案的字迹材料
字迹—在纸张表面以各种方式记录反映信息内容的有色文字、线条、印鉴、符号等痕迹。
记录方式—书写、打印、复印、盖印、曝光显影等。
(一)字迹耐久性的决定因素
1、字迹色素成分
a)碳黑(最耐久)—理化性质稳定,耐光、耐热、耐酸碱、耐氧化,不溶于水、油和一般溶剂。
b)颜料(比较耐久)—不易溶于水、油和其他溶剂,耐光坚牢度一般为5级或6级,最高可达8级。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性。
c)染料(不耐久)—耐光性差、易溶水、油、醇和其他溶剂,不耐酸碱。
2、字迹与纸张结合方式
a)结膜方式(最耐久)—字迹在纸张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膜本身有强度,坚韧耐磨,不扩散。
b)吸收方式(比较耐久)—被纸张纤维吸收,但表面未形成膜,耐磨,但易扩散。
c)粘附方式(最不耐久)—字迹材料以固体颗粒状态机械地粘附在纸张纤维间的大空隙里,即不与纸张结膜,也不被吸收,仅是物理吸附,不耐磨擦。
3、字迹耐久性的综合评价
a)最耐久字迹—凡色素成分是碳黑,与纸张结合方式是结膜的字迹。
b)比较耐久的字迹—凡色素成分是颜料,与纸张结合方式是结膜或吸收的字迹。
c)不耐久字迹—凡色素成分是染料,无论以何种方式与纸张结合的字迹;凡字迹以粘附方式与纸张结合,无论为何种色素成分的字迹。
4、几种新型字迹材料的耐久性
• 静电复印字迹—较耐久字迹材料
• 激光打印字迹—较耐久字迹材料
• 热敏传真字迹—不耐久字迹材料
(二)环境条件对字迹耐久性的影响
• 字迹耐久性下降的表现—退色、洇化、模糊。
1、温度—高温使字迹发生油渗扩散,严重时字迹会模糊不清;会加速某些有害物质对字迹的破坏。
2、湿度—高湿使耐水性差的字迹扩散;加速某些有害物质对字迹的破坏。
3、光—破坏色素成分中的发色团引起退色;使NO2等某些有害气体生成初生态的氧和臭氧,使字迹氧化退色。
4、酸、碱—造成字迹退色。
• 酸性字迹:蓝黑墨水、纯蓝墨水、红墨水不耐碱性有害物质。
• 碱性字迹:圆珠笔、复写纸不耐酸性有害物质。
5、氧化剂—空气中的NO2、O3、Cl2和其他氧化剂作用于染料发色团,字迹退色。
6、有害气体—氧化性有害气体、酸性有害气体等作用于不同字迹材料,使字迹退色。
7、灰尘—落在档案上会遮盖字迹或在利用过程中磨擦,使字迹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