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的内容(狭义)
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八项工作,通常称为档案工作的八个业务环节。
档案的前身是文件,而文件是随着实践活动分散形成的,文件处理完毕后,为便于查考,需要对分散的文件加以挑选,择其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经归档整理后,集中保存在形成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过了若干年后,其中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移交有关档案馆保存,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收集起来的档案是相对零乱的,因为档案数量较多,内容复杂,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需要对零乱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加以条理化,使之规范有序,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整理工作是指档案由零乱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甚至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比如,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或遭受火灾、水淹、虫蛀、霉变等等。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损毁与长远利用的矛盾,就需要将档案加以妥善的保管,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其完整与齐全,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就形成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有些档案失去了保存价值,为防止档案庞杂,就需要剔除那些丧失了保存价值的档案,还要区分不同档案的保存价值,以便分级保管,发挥重要档案的作用,这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
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需要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因此,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状况进行数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就形成了档案的统计工作。
档案数量很多,基本上是按自身形成规律整理和存放的,但社会各界利用档案的要求则是特定的,又是多方面的。利用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要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材料,犹如“大海捞针”,这就需要编制成套的检索工具,从各种途径揭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供档案人员和利用者使用,以解决数量庞大的馆藏与利用者特定需要的矛盾,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保存档案的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各界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了能使档案的作用及时、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我们开辟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向利用者介绍档案馆(室)藏,提供档案信息利用,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档案的特点是原始记录,多为孤本,价值珍贵,在提供利用中,一般只用于馆内借阅。为了更广泛而又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更多的利用者服务,同时,也为了保护档案的原件,就需要对浩瀚的档案史料进行研究,汇编并出版档案史料和参考资料,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档案的作用,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