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编辑出版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取得信仰的胜利。正是因为这种信仰,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力量之源,成就了目前人民的安定、幸福。声声呐喊摇山岳,赤色家书泣鬼神。我在《红色家书》中,读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
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陈觉烈士在遗书中说,“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革命先烈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坚信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时刻有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往前走,即使身陷囹圄,精神永驻。我们的革命战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死亡,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这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认为可以用生命去为之奋斗的东西,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了信仰,前方的路就不会再迷茫;有了信仰,前进的路中就不会再孤单;有了信仰,就有了翅膀,坚定得向着未来飞翔……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王孝锡召开反蒋大会,声讨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革命罪行,并组织策划旬邑暴动。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尽管身陷囹圄,王孝锡对革命前途仍然充满希望。一首《铁窗朝霞》,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静坐铁窗月影斜,献身革命不还家。
朝阳翌日红光艳,胜利预兆出彩霞。
12月29日夜,王孝锡得知敌人要杀害自己,便向狱吏要来笔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遗书:“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次日清晨,他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时年25岁。
共产党人王器民,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反动派逮捕,关进江门市监狱。他虽身陷囹圄,仍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词痛斥反动派。在狱中,他写有两本书简,一本叫《冤墨》,一本叫《磨筋录》,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年7月,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对他下毒手。临刑前,王器民给妻子的遗书中高呼:“继我志呵!继我志呵!”最后,王器民在狱中被敌人杀害,时年35岁。
1928年5月,时任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的毛泽建在衡山被捕,1929年8月英勇就义。就义前,她写下遗书:“我将毙命,不足为奇。革命轻易的成功,千万不要作这样的奢望。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遗书中,毛泽建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已经无法想象面对敌人的狂轰轰炸和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也无法想象面对刽子手的严刑拷打和痛失亲人是何等的残酷!但我却深刻地感受到共产党人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如果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没有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怎么能够战胜凶顽的反动军队,怎么能够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怎么能够从人们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中拼杀和奋斗出来?
1934年11月初,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1935年6月29日,方志敏在南昌军法处囚室奋笔疾书《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我们与你们反革命国民党是势不两立的,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面对苦难多舛的祖国,无论艰难困苦、艰途险阻,都义无反顾、秉志直行,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热血和忠诚奏响了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三部曲,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贯穿其整个生命乐章不变的主旋律。
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龄,他们的母亲在承受丧子之痛时,也在承接一种期待、一种向往。1930年5月,25岁的江诗咏在狱中如是向父母道白:“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今死于敌人之手,心中无恨。”
1931年4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邓恩铭,没有多余的话,以一首七言绝句向母亲决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21年至1949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信仰支撑起另一种幸福,用舍生搏取着另一种新生。
一封家信,牵引着一个家庭的情感、血脉与荣辱。一份遗书,承载着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捧读《红色家书》,我们的灵魂可以找到一泓清泉、一面镜子、一方归处。高唱母亲颂歌,我们的步履可以表达一种庄严、一份神圣、一路坚定。
《红色家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英烈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与坚持、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几十载,今年即将迎来建党97周年。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是刚成立时那般渺小,如今的共产党员,也不再像先辈们那样遭受迫害、受尽凌辱。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能淡忘革命先辈们的意志,相反,我们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守,学习他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坚如磐石的信念。
品读红色家书,传承革命精神。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展现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仰之弥高,历久弥坚。
新干县档案局 郑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