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做法
1.加强档案文化资源收集
(1)出台《办法》,为书画艺术档案的接收征集提供政策保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内江市档案局多次召集科室负责人、县(区)业务骨干及邀请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市文联、各文化艺术家团体征求意见,形成了《内江市文化名人档案管理办法》。市档案局联系内江市的实际,与“书画之乡”紧密结合,开展内江市文化名人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2012年2月,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内江市文化名人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对文化名人范围、全宗的设立、管理、档案的收集、征集、保管、利用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这在内江历史上及档案工作中尚属首次。随后,市档案局与市文新局、市文联联合印发《在全市接收征集文化名人档案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接收征集的文化名人档案范围、内容及具体操作办法,为接收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与艺术家互动,营造良好的档案征集氛围
内江市档案局以征集书法艺术家档案和作品为突破口,高度重视书画档案征集工作。局领导多次登门拜访邱笑秋、李果青等著名书画家们,与书画艺术家们真诚沟通、交流,并多次邀请他们实地查看市档案馆书画档案保管保护情况,让艺术家们非常直观地了解档案馆开展书画档案征集工作,以此来丰富档案馆藏资源,改善档案馆藏结构,提升档案的艺术品质,提高档案利用率,体现为国家存档、为书画家留艺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交流,艺术家们也深切感受到市档案馆为实现书画作品及书画家档案长久传世,实现为国守史、艺术家留名与档案馆创造业绩“三赢”的诚意,消除了对书画作品及书画家档案保管不善导致虫蛀、遗失的担忧,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书画精品捐赠给档案馆收藏。
(3)采用书画家笔会等形式,进行书画作品的征集
内江市档案局配备多套文房四宝工具,为艺术家们来馆创作书画作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市诗词楹联学会、成都巴蜀书画院等团体合作,采用笔会、参观、捐赠等形式,进行现场创作、征集和捐赠书画作品。
(4)筹措档案征集资金,切实做好经费保障
内江市档案局积极主动地向市领导汇报,与财政部门沟通,努力争取档案征集专项经费,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这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13年首次设立档案征集专项资金10万元。
2.规范档案文化资源管理
(1)设置专门的书画档案库房,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克服库房和办公用房紧张的困难,内江市档案局专门建立了书画档案特藏室,投入资金6万余元,安装防盗门及防盗监控,添置密码柜、恒温恒湿柜及监测记录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制作书画作品保管锦盒,精心构建书画档案保管保护良好环境。
(2)完善措施,加强馆藏文化名人档案管理
通过摸索与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文化名人档案管理办法。一是确定档号编制方案,将接收入馆的所有文化名人档案作为1个全宗进行管理,每人1个目录号,每个目录下以顺序编盒号(即案卷号)。二是采取盒内材料按件管理的方式,先暂按进馆先后顺序排列,待除个人艺术作品外的材料收集齐全后,再按生平材料、成果材料等相对集中进行管理。三是针对档案载体多样、大小各异等特点,除音像、照片、电子档案等归入相应的档案类别进行管理外,一些书画档案如做了轴或装成框悬挂的、裱了片的,无法折成A4幅面进行管理的,则另行单独保存。四是档案材料编号,对于盒内的作品材料,暂用铅笔进行编号管理;另外单独保存的,则卷起后用铅笔在背面按盒内排列顺序编号;归入音像、照片、电子等档案类别的,则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编号管理。
3.加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
(1)编辑出版档案文化产品
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需要,编辑出版高质量的档案文化产品,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2)仿真复制珍贵档案
对馆藏的张大千先生手书长卷《赠大将军喻君培伦传》等珍贵文化艺术作品,采取制作仿真复制件的方式。一方面加强馆藏档案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为宣传内江档案和内江文化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
(3)撰写档案文化研讨文章
依托馆藏,积极开展档案文化艺术研究、探讨。内江市档案局完成了四川省教育厅下达的“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反响,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先后撰写《梅鹤年生平及书画艺术》等30余篇学术研究文章,刊载发表在《四川档案》《内江日报》《内江文史资料选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