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建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任务重、内容多、涉及面广,鉴于此拟用两年时间完成。
3.1 深入调查
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新时期档案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思路。依据调查,采取具体办法、措施。
3.2 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配置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复印机、打印机)。
二是建设和完善档案网络。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利用网络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档案局(馆)内部局域网、连接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网、连接公众外部的互联网。
3.3 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一是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目录是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用户之间的桥梁,也是档案资源管理的必要工具。档案机读目录又称电子档案目录,根据目录著录对象的不同,分为机读文件目录和机读案卷目录等。二是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中心根据其汇集目录的类型或范围的不同而分为专业档案目录中心和区域目录中心。我馆在建的专业档案目录中心有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民生档案目录中心。三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电子文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实现从电子文件到数字档案的“无缝连接”,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艰巨的任务。四是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指档案部门利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将传统介质的纸质档案、缩微档案、声像档案等通过扫描、拍摄、采集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档案形式。档案数字化可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照片档案数字化、声像档案数字化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
3.4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
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档案信息化人才形势比较严峻,人才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3.5 更新观念,以长远眼光看待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长期以来,多数档案馆重保管轻利用,一部分领导更是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不如经济工作那么重要,见效快,但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大量信息资源给领导决策、工作查考提供了较大的利用价值,为方便快捷利用档案,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电子技术与档案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与高校采取长训与短训的方式。也就是在高校的档案业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在原有的业务学习上,增加计算机在档案上的应用技术的学习,培养一批全能人才,充实到各级档案馆。另一方面,对各档案馆的业务骨干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