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档案馆角色重塑
1 前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由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送、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决定»没有提到档案馆,但档案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承载者之一,面对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被提升至国家层面的新机遇,不能不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融入其中。高校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体系的一部分,收藏了大量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包含不同时期的管理文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大学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并深深打上了特定时期的文化烙印,高校档案馆理应发挥其文化功能的作用,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
在大学的图书馆门口,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排队等待看书,在大学的档案馆门口,却极少见到学生排队等待查档。从没进过图书馆的老师和学生难以想象,从没进过档案馆的师生却比比皆是,许多师生对档案馆都有些许神秘感,以为档案不同于图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看的。高校档案馆有哪些馆藏,在自己的校园里尚且不为师生们熟悉,谈何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改变形象,走出深闺,是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档案馆角色重塑的关键。
2 应势而动 角色重塑的发展
笔者在中国知网用“高校档案”并含“社会”作为篇名检索词,找到51条结果,早在1995年«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刊登了马春晓的文章“提高高校档案工作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的档案意识”,同年,«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刊登了崔漪的文章“强化高校档案社会功能的几点思考”,当时的他们已经意识到高校档案馆“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去,变‘文件库’为‘信息馆’,为学校和社会广大用户提供系统的档案信息;变‘死档案’为‘活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只是由于条件所限,那个时期服务社会的方式仅仅停留在“编写档案全宗目录、工作指南等资料,主动介绍馆藏内容,让学校各部门和社会更多地了解档案馆(室)的情况,密切和扩大与外界的联系。”
进入21世纪,许多高校相继建立校史馆(博物馆),不仅对校内也向社会开放,校史博物馆汇集了文字、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类型的档案,是宣传学校教学教育科研成果的展览室,是集中展现学校传统与学校文化的舞台,是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地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校史博物馆成为地方青少年教育基地,如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作为校史馆主要承办单位的高校档案馆,深深体会到高校档案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性,笔者在中国知网用“校史馆”作为篇名检索词,搜索到论述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意义、由校史馆建设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的文章共有九十多篇。
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7号令)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职能,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档案馆角色重塑拉开了序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档案馆角色重塑吹响了冲锋号,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3 顺势而为 角色重塑的实现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正是因为高校档案是高校自身活动产生的原始记录,其自身带有一定的对外封闭性,其利用群体主要针对高校内部使用者,加上其他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因,许多高校档案“不具备对外开放使用的条件,大量高校档案信息滞存在高校档案库房之中,难以实现社会的共享”。这是高校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遭遇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重塑高校档案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正确理解高校档案馆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7号令)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既包含了高校档案馆的职业责任,也包含了高校档案馆的社会责任: “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是蕴含于高校档案机构管理职责之中的社会责任,而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
3.2 依托高校独有的档案资源,开展公共文化特色服务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窗口和艺术殿堂,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历史文脉与辉煌业绩,播扬着城市文化的民族精神与人文风采”。“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传播社会文明、满足社会文化发展,为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文化馆的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相比,档案馆更多地体现资源的证据价值和社会记忆的建构功能,是社会记忆数据库。 “档案馆保存的资源都是原始活动的原始纪录,权威性与真实性是其他文化机构无法比拟的。”
高校档案馆较之公共档案馆又有着独特的档案信息资源,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殊的杰出人才和特有的教学、科研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高校档案馆应深入挖掘大学文化的功能,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服务优势,开展公共文化特色服务,在社会舞台上凸显独特的档案价值,充当传播科学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角色。
3.3 高校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
3.3.1 在横向上建立地域公共文化服务联盟 高校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因地制宜,与本地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合作共建,首先在本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摸索最佳路径,取长补短,寻求更好的服务方式。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每个馆各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主题,服务的侧重点也各有所异,以怎样的方式联合,构建一种怎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协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要深入研讨和探索的。围绕一个主题,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联合起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借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召开之际,金陵图书馆举办迎青奥系列讲座、青奥会读书征文、青奥会系列展览、青奥会相关研讨等活动。东南大学档案馆举办“中国奥运,从这里出发”体育专题图片展(1924年,中国奥委会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成立),江苏省档案馆正在积极筹划青奥专题的历史专题片。建议南京博物院也能开辟一个体育专题文物展览。
近年来,高校档案馆与当地档案局(馆)合作成功的范例,如:2013年国际档案日,江苏省档案局(馆)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联合开展档案宣传进校区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公民走进档案馆利用档案和查阅政府公开信息。2013年5月,上海市杨浦区档案局携手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高校档案馆在上海市首开先河,联合举办“城市记忆. 经典上海. 百年杨浦——档案在你身边”高校巡展活动,向社会展示了杨浦区的百年工业、百年教育和百年市政的辉煌历程。
当然,建立地域公共文化服务联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牵线搭桥,公共文化服务要想取得持久长足的发展,当地政府更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包括“营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制订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相关具体政策、制度、办法,确保共建共享顺利实施,规范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深入推进共建共享创造条件。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
3.3.2在纵向上建立系统公共文化服务联盟 为了“让各级档案馆(室)的已开放档案在更大平台上、供更多人共享,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以服务群众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的实质性建立。2013年国家档案局开始建立全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第一步完成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的开放档案共享后,2014年将陆续要求全国地县两级档案馆也这样做,以逐步实现全国各级档案馆开放档案的社会共享”。(2013年10月10日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站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也是全国综合性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联盟的一种体现。
借此东风,建议教育部统一领导与统筹规划,整合不同高校档案馆的文化资源,将档案从真实而又枯燥的历史纪录,加工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途径的服务渠道、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向公众展示中华文化、科学思想,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央电视台创办的“国宝档案”栏目(CCTV-4亚洲)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中国教育电视台现有的介绍高校的电视节目,一般都是从招生宣传的角度介绍为多,少有站在服务公共文化的角度来介绍,建议中国教育电视台也创办一个揭秘高校发展历程,展示高校珍贵档案的系列栏目,向广大学生和市民传播独特的大学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3.3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传统服务方式和手段,还需要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部门分别开辟专栏,集中展示独有的文化资源,通过链接在线浏览各个文化部门网站上的资源,为大众提供跨越时空的文化信息服务。其中,高校档案馆、高校图书馆可以单独开辟大学文化服务专题,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独特的馆藏资源和科研优势,建立电子版、网络版和纸质版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平台,增加一般社会文化中的科学文化含量,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高校档案馆空间相对较小,对社会开放后无法满足大流量的参观需求,所以,通过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平台,建立虚拟档案馆,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高校的精品课程、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堂在线播放、网上校史馆等,是高校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档案馆参与社会服务的一个崭新领域,对于拓展高校档案馆的服务职能,挖掘和传播高校档案中的文化精华,提升大学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档案馆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