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 见证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
2014年是国家档案局成立60周年,中央档案馆成立55周年纪念年份。1954年10月3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关于批准国务院下设20个直属机构的报告,其中包括国家档案局。11月8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国务院设立直属机构———国家档案局的建议获得批准。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曾三为国家档案局局长。
«中国档案»1954年17期报道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的成立”“国家档案局的成立是我国档案工作新阶段的开始” “国家档案局成立有感” “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下,一定要把档案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庆贺国家档案局的成立”“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科工作人员庆祝国家档案局成立的座谈会”。一共有12篇文章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1955年10月15日曾三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档案馆及中共中央档案馆建筑任务的请求报告»中提出两馆建在同一地址,统一筹建,1956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两馆在北京同时兴建,6月12日在海淀区白家疃动工,1959年9月25日竣工验收,3.4万平方米,投资590万元。竣工前,5月11日国务院秘书长会议批准中央档案馆组织简则,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宣布成立中央档案馆。
«中国档案»1959年9期刊登的“祝贺中央档案馆开馆”“在党的爱抚下———记中央档案馆开馆”“中央档案馆档案架的制造情况”等几篇文章,记录了这件大事。
国家档案局的成立和中央档案馆的成立是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意义非凡。而在此之前,«中国档案»的创刊,也是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 创刊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档案事业也进入初创阶段。
50年代初,苏联专家中的档案专家参观中方的档案部门,给档案工作者作报告,并向当时的政务院提档案规划,由于他们的宣传和讲授,中方开始重视档案工作这个问题。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适应档案工作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曾三决定要办业务刊物,1951年5月31日,在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的关怀下,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同志和副处长裴桐同志的主持下,«材料工作通讯»创刊了。第一期只发行了几十份,只发到党中央各部委秘书处,政务院秘书厅,军委办公厅直属的档案室、资料室,各中央局、分局办公厅秘书处的档案室或资料室。
第一期介绍了华東局、华北局对档案工作的意見、总结和全国总工会的暂行办法,第二期刊载了翻译的米加叶夫«苏联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材料及研究»,介绍苏联档案工作的经验,第三期组织了对档案与资料区分的讨论,刊登了曾三的«关于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見»、裴桐的«档案与资料的划分和整理»和«对档案与资料区分的再认识»、吴宝康的«重新认识档案与资料的区分»四篇文章,在讨论中除了还刊出了一些读者来稿。
«材料工作通讯»办刊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宣传与普及,人们已经能分清什么是档案、什么是资料了。曾三和裴桐都认为再叫«材料工作通讯»就不合适了。1953年7月中办秘书局将刊物改名为«档案工作»,仍然为文书档案人员业务学习的内部刊物。1955年3月,«档案工作»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办改由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国家档案局编辑出版。1956年,国家档案局根据读者要求,并经国务院秘书长批准,决定从当年第一期(总第24期)该为月刊,仍作为对外保密的内部刊物,扩大发行至县级党、政机关,并实行收费订阅。1957年«档案工作»又改为双月刊,改为公开发行。
1965年12月,«档案工作»出完了当年的6期杂志之后便停止出版,1979年7月21日,国家档案局给中共中央办公厅写了一个关于恢复出版«档案工作»的请示,获得同意后于1979年10月25日进行了复刊的试刊,刊物从1980年正式复刊,为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
1994年第一期更名为«中国档案»,2009年改为彩色印刷出版。
«中国档案»是由曾三、裴桐亲手创办并负责出版,对办刊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曾三自为杂志题写刊名,他约请朱德总司令题写档案工作的方针,约请董必武同志为刊物题词“题赠档案工作”,约请郭沫若和吴晗题诗。杂志社成立后设立了编委会,曾三同志和其他成员一起负责稿件的审阅,制定了制度,确定编辑、发行的工作方针、任务。编委会制度的确立,为刊物的发展从方向、重大计划等方面创立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对刊物的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创刊一开始,曾三同志便在«材料工作通讯»及改名后的«档案工作»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探索、思考档案业务问题,«关于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档案室工作的几个问题»«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把档案、资料工作认真地建立起来»(1957年曾三同志作为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言) «技术档案工作、技术资料工作和科学情报工作»«当前技术档案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做好技术档案工作的几项主要经验»。曾三同志还发表了“档案工作随笔”。作为杂志的创办者,作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他为档案工作的建立,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记录、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刊物在初创时期主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书、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传播文书、档案工作知识。当时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苏联先进经验,开展档案业务问题讨论。上世纪50年代杂志刊登的有关苏联档案工作的文章达50余篇。业务讨论的问题有“档案与资料的区别”“档案工作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指导领导性文件如何立卷归档”“档案术语通俗化”“档案工作中教条主义问题” “文书处理工作重要不重要的讨论”以及“档案鉴定”等。
这些内容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初创发展,以及创建、促进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传播档案知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对新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60年代,刊物的宣传重点放在档案工作经验总结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方面。
1979年试刊1980年复刊后,除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报道各地开展档案工作的经验,还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业务研讨,档案定义的讨论,立卷方法问题的讨论,全宗设置到全宗理论的探讨,著录、检索理论的研究,档案鉴定工作的实践到档案鉴定理论的探讨。
为适应当时广大档案工作者对知识的渴求, «中国档案»还刊发了许多档案基本知识的系列讲座内容,如«文书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讲座»«科技档案专题讲座»«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知识讲座»,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学员的学习辅导材料,«档案管理学辅导提纲»«‹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提示»«‹档案保护与复制技术学›提示»«‹档案管理与计算机›提示»«‹档案文献编纂学›提示»«‹档案保护与复制技术学›提示»«‹外国档案工作›提示»等。
这个时期,杂志组织了各省档案工作系列报道,后来又对专业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交流了经验,这样的宣传报道影响大、效果好。越来越重视组稿,组织了“馆长” “我与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四十年”等征文。1995年的“执法一例”系列文章,1996年开始的“局馆长访谈录”“回首八五”和“往事回眸”系列,1996年对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筹备情况和召开进行了充分的报道,专门出版了特刊和增进,1997年档案工作者纪念邓小平的系列文章,1998年抗洪救灾的系列文章,1999年“走向辉煌”系列,2000年的“«档案法实施办法»释义”“写在边上”“大耳说档”系列,2001年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系列谈”。
90年代关注宣传的业务重点有,«中国档案分类法»应用范围的讨论,“企业破三铁,我们怎么办”的讨论,有关档案事业改革的讨论, “人才外流”问题的讨论,有偿立卷问题的讨论等。以及馆藏优化和避免馆藏过量重复问题、定稿是否归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民国档案鉴定问题、档案与商品的问题、企业档案资产问题等。同时,这个时期杂志对档案法规的宣传报道做了许多文章,刊载了«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 «企业档案馆申报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档号编制规则»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宗指南编制规范»以及地方档案工作的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档案馆设置管理办法»«山东省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馆设置管理办法»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2001年«中国档案»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被视为“理论时政类”期刊。随着国家档案事业新的发展,以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档案信息化的概念为标志, «中国档案»关注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新时期,紧密结合国家档案局的工作部署和全国档案事业新的发展,杂志围绕三个体系建设开展宣传报道。
3 «中国档案»在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作用与贡献
作为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档案期刊, «中国档案»为服务档案工作者,推动档案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官方性、权威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3.1 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布档案工作的法规«中国档案»自创刊之日起就一直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放极其重要的地位。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中央和省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指示”等都及时在刊物上公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发展和改革全国档案工作和开放历史档案的重要批示,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后,杂志刊载了«意见»全文,约请国家档案局领导撰写文章进行解读,专题报道各地学习贯彻情况,并组织了部分省市自治区出台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的文章。
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时在刊物上进行了公布,在随后1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刊载了近200篇有关«档案法»宣传、学习、贯彻、执行与修订的文章。
刊物是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有效工具,这些相关的宣传解读文章和学习贯彻经验的报道,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基层读者及时、深刻了解这些方针政策提供了畅通渠道,有力推动了档案工作建设。
«中国档案»杂志及时传达国家档案局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重要部署,发布规章制度、业务标准、工作规范,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上世纪60年代的«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机关档案室工作通则»«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80年代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会议档案管理把法»等等,都在刊物上公布,并及时报道多地贯彻执行情况,使全国各个领域的档案工作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保证了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工作加强了标准化建设,在“法苑”“法规建设”“法规与标准”等栏目,发布了国家级和行业的各项标准,如«档号编制规则»«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全宗指南编制规范»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杂志都及时公布并配合发表有关文章,促进了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和推广。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制订和出台前后,杂志就连续发表了十篇系列读,进行讲解宣传,有力推动了«规则»的贯彻实施。近年来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10号令发布后,杂志也都及时组织文章进行解读,帮助读者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3.2 报道全国档案工作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交流各地经验宣传、记录了全国档案工作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报道了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专题会议,各地档案部门的重要会议,使各地能及时了解会议精神,促进相关精神的贯彻落实。如对1959年6月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的交流会,1979年全国档案工作恢复后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和八、九十年代几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暨表彰大先进会议的宣传报道,1996年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报道,历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报道,都做得很出色。
为作者、读者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实践经验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丰富的栏目如“机关档案工作”“档案馆工作”“科技档案工作”“乡镇档案”“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宣传教育”等等,2014年微调栏目后,把原来各业务栏目直接整合改为“交流”栏目。这些业务文章具有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围绕具体案例进行经验的介绍,基层实践工作中总结的有效经验在刊物上得以展现,对各地读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业务水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各业务问题的讨论,80年代关于档案工作恢复与整顿、档案馆丰富馆藏、科技档案和多种专门档案管理、开放历史档案、评定业务职称、业务干部培训以及档案工作改革、计算机和缩微技术应用等方面经验,9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档案管理、农业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关于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新世纪以来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文化建设等经验的宣传介绍,对新时期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赶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3.3 传播档案专业知识,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
从上世纪50年代介绍学习苏联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档案术语通俗化” “文书处理工作重不重要”“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等业务问题的讨论,到60年代«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讲话»«文书处理工作基本知识讲话»«技术档案室工作基本知识讲话»,再到80年代档案知识系列讲座和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辅导材料,90年代«中国档案分类法»应用范围、档案工作改革等业务问题讨论,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系列讲解,新世纪以后有关对档案管理标准化、现代化、关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文章,对档案工作者学习档案业务知识、建立档案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业务的讨论与研究,也极大促进了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档案定义”“档案价值”“收集”“分类”“著录(标引)”“编研”“鉴定”“保管期限”“检索”“开发”“全宗”“文件生命周期”“文件连续体” “文档一体化” “文件中心”等理论研究,近年来有关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杂志都给予了相当的篇幅进行探索,从经验总结到理论探讨,作为曾经唯一的档案刊物和国家级刊物, «中国档案»在档案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3.4 借鉴外国档案工作经验和理论,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从创刊之初,«中国档案»就一直关注外国档案工作,上世纪50年代特殊的国际环境中,主要是介绍苏联档案工作关于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全宗理论和文件主卷等方面的知识,也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南斯拉夫、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期洛伐克,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的档案工作,及少数西方国家如意大利等过的档案工作情况。80年代杂志设置了“国际档案界”栏目至今,持续不断刊登介绍欧美国家档案工作的文章内容包括档案来源原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管理、计算机和缩微技术应用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重要的档案国际会议也在本刊进行了报道,特别是1996年我国主办的第十三层国际档案大会,为我国档案工作者了解学习外国档案工作提供了窗口。随着我国参加国际档案活动的日益增多,档案代表团出访和外国档案代表团来访,杂志都进行了报道宣传,发表了许多译文及中国档案工作者对外国档案工作的研究文章。
今年把介绍海外档案工作内容的栏目改为“视野”,与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办专栏“国外档案新闻集萃”,让读者能及时了解外国最新信息。
3.5 宣传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振奋档案工作者的精神
“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兰台经纬”“人物纵横”是不同时期杂志设置的反映档案部门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栏目,从局长馆长到档案员,从档案专家到技术能手,杂志宣传报道了许多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和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热心档案事业埋头做好工作的模范人物,。上世纪50年代对梁天才和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档案界25名先进单位代表人物的宣传,80年代对“文革”中坚守岗位保卫档案优秀人物的宣传,90年代以来对国家发明奖获得者李玉虎、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崭新的宣传,对三次全国性表彰先进档案工作者的会议上经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一百多个“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一百多个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宣传,2007对浙江省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卞峰煜事迹的报道,特别是2009年向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关怀、表扬的军队优秀档案专家刘义权学习的宣传报道,2013年宣传的朱志伟的事迹,引起了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极大的彰显了兰台人的崇高精神。优秀人物的宣传,深刻启迪、鼓舞了广大档案工作者,使他们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激励他们献身档案事业。
3.6 面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彰显档案文化
1989年全国档案宣传会议确定“立足档案、面向社会”的方针,宣传利用档案发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使人们认识档案,了解并支持档案工作,挖掘档案里面的故事,让历史告诉未来。 “档案与社会”栏目的创立,也是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和读者需要,1990年,这一栏目发表了38篇文章,到1993年功发表了113篇有关文章,后来这一栏目每年都发表二三十篇文章。进入21世纪,杂志更进一步的却这一栏目要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从档案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也使社会知名作家知名人士从档案角度撰写有关社会记忆的文章。杂志也注意宣传各地档案馆藏珍品和反映重大历史文件的档案,手稿背后的故事,宣传在征集档案工作中的新发现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大显功力的档案,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走过了63年的历程,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在信息化浪潮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档案»杂志如何更好服务读者,更好服务档案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只有更进一步贴近实际工作,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以新的姿态新的内容面对广大档案工作者,才能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