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军队档案编研工作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这一根本要求贯彻于军队档案编研的实践,努力开创军队档案编研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观念更新上体现与时俱进
档案编研工作虽然是主动、系统、开放性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编研人员如果思想上不思进取、观念上因循守旧,反映在档案编研工作实践中就必然是固步自封,与时代脱节。只有观念上的革故鼎新,才能推动档案编研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兰州军区档案馆自1983年组建、1987年开展编研工作以来,截止到2000年,编写了档案馆指南、组织沿革、专题简介、大事记、辑要、一览表等,为首长、机关和部队了解馆藏、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方便。但从总体上看,编研成果的水平、层次不高,都是些短小的“馆存本”资料,不能满足机关部队和国防建设的利用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编研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十五”期间,通过打破封闭观念,变“无所作为”为“大有可为”,消除了畏难情绪,变“难以作为”为“奋发有为”。这五年来在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但调整了人员),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编写了10余种成果(共计89万字,比前14年的还多),在为军区首长和机关决策服务、为部队忠实履行戍边维稳使命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上级领导及用户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可见,要改变档案编研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用时代精神认真分析、衡量、检验我们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的就坚持,与之不适应的坚决纠正。思路决定出路,理清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必须强化三种意识,即:强化危机意识,牢固树立因循守旧就意味着落后,固步自封就意味着倒退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自觉地从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变消极服务为积极服务;强化创新意识,敢于冲破思维定势和固有模式,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档案编研工作的新特点,站在为部队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制高点上,谋划军队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发展。
二、在编研选题上体现与时俱进
写文章有“题好文一半”之说。搞档案编研也要有一个好的主题,题选对了,选准了,档案编研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兰州战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5%,有51个民族,民族、宗教问题突出;边防线长度占全国陆地总边防线的1/3,其中有20多块争议区。军区部队担负着维护我国西部边境安全、西北地区稳定的历史重任。“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在分析馆藏的基础上,从众多显现的和潜在的档案编研题目中,确定了从边境作战的重点方向和民族问题两大主题入手,先后编写了《XX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战术经验简介》、《XX边境东西段自卫反击作战战例选编》、《陕甘宁青地区民族问题史料选编》(第一册为主要民族分布及人口、主要事件,第二册为政策规定文件,第三册为平叛战例)、《兰州军区军事演习资料汇编》(1953—2000)等几种成果,彻底改变了以前置现实需要于不顾、为编研而编研的状况,深受机关和部队的欢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题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难,选一个好题更难。难在坚持与时俱进,难在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特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战斗力是军队赖以生存和有效履行使命的决定性因素。军队档案编研工作应该紧贴部队战斗力建设,把为部队履行新使命服务作为选题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1围绕军事训练选题
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当前,全军上下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进一步兴起。我们应从馆藏档案中近20年的基础训练、战术训练、“三打三防”训练、反空袭作战训练、军兵种合同训练、网上训练、训练改革、实兵演习、网上演习、科技练兵、科技兴训、联合战役演习等方面确定编研选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军事训练档案信息,为首长机关探索新训法、新战法服务,为基层官兵提高军事素质和训练水平服务。
2围绕精神培育选题
政治坚定、思想纯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将馆藏中反映军区部队“贺兰山精神”、“老高原精神”、“三个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档案资料分别汇集成书,将各类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编辑成册,从军战史档案资料中精选数段战史、数个战例、数位战将(勇士)的小故事,汇编成书下发机关和部队学习,有利于战斗精神的培育及其他一系列新型教育的实施,使勇敢无畏的传统在新一代中国军人身上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利于激励官兵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自觉发扬“五种革命精神”,英勇杀敌,为国立功。
3围绕联勤保障选题
军队档案馆应与有关部门联合收集、汇编军事交通运输、物资油料供应等方面的信息,以利于战时实施快速、持续的后勤保障供给为目的。从三军后勤自成体系到三军一体的大联勤模式,我军后勤体制改革近两年开始了历史性跨越。我们应从联勤工作业务文件、后勤保障档案中拟定有关选题编纂,主动为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工作服务。
4围绕战区特色选题
编研反映本战区作战研究、反恐维稳、边防斗争、战备动员方面的材料,是对本馆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例如,针对高原高寒戈壁沙漠特点的作战研究成果汇编,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档案摘编,边境开放封控、军民联防方面的文件选编,关于民兵、预备役部队保交护路、科技支前、信息动员、城市防空等方面的编研成果,也深受机关和部队欢迎。
三、在材料选取上体现与时俱进
档案馆的编研及选材工作,必须立足于现有馆藏。但是,立足于馆藏不等于画地为牢,一味地依靠馆藏,自绝于馆外。档案馆接收档案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尤其是军队档案馆馆藏信息相对滞后是客观现实。比如,1986年颁发的军队《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永久档案在各单位保存10至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加之其他原因,致使“十五”期间我馆所存档案都是15年以前形成的。在编写《陕甘宁青地区民族问题史料选编》时,馆藏档案资料中,缺少解放后西北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和几次人口普查等方面的相关材料,我们立即去军区机关和陕甘宁青四省区统计局、甘肃省图书馆及档案馆等部门,摘抄和复印所需材料200余页。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不走出狭窄的“馆藏”圈子,不去有关部门补充收集材料的话,就会大大降低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围绕编研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量中求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军民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基本原则和标准。坚持所用材料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统一,对重大问题或拿不准的问题,请上级领导定夺。应遵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档案编研课题的实际需要,注意各种档案材料的结合选用和连贯性、系统性、条理性。反复分析研究档案材料,不断地撤换初选、复选件,补充新选件,直到定稿印刷才结束查找和选材,这样有利于保证档案编研质量。
四、在编辑方法上体现与时俱进
编辑加工档案史料需要遵守一些普遍规则,但不可死守成法,不能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选题的特点和个性,创新编辑方法,创造性地表达研究成果,努力把档案编研工作提高到新的层次。
一是将各环节相互渗透、交替进行。对于选题大、涉及面广的档案编研题目,起初可能把握得不够准确,事先拟制的编排类目不一定合理。因此,在编辑过程中不能死板地按查找、选材、加工、编排等环节的顺序进行,应将各环节相互渗透、交替进行。
二是端正文风。对同一件事同一段时间内,数个单位形成的内容大体相同的档案文件,没必要一一介绍。应在不改变历史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尽量将问题相同内容相近的所有档案材料,概括在一起叙述。文字要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尽量缩短篇幅,方便利用。
三是运用先进设备绘制插图。馆藏档案中的有关示意图、战斗经过图等纸张已发黄变黑,图案及文字已不清晰,标注符号和颜色杂乱,收集的照片大小、亮度不一,影响阅读和美观。应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扫描录入所需图幅、照片,并经过剪贴、上色、放大、缩小等技术处理,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地名、水系等要素,增加标北示意,使同类图幅的尺寸、格式、标注符号、图例等要素一致,使所用的色彩和图案与主题内容协调起来。
四是在网络上进行档案信息的编研和编研成果的出版。“十五”期间,我馆已经实现馆藏永久档案、资料及编研成果的全部数字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军队网络的联通。今后,随着网络技术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即时性、多媒体、交互性和海量传播的特点,大力开发网上信息资源。通过对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提炼和重组,开发出用户需要的全方位的信息。这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对于资金短缺、编研成果出版难的档案部门来说,不失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