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服务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是地方档案馆的神圣职责
档案馆的职责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档案馆只有不断调整服务思路,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实现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档案馆作为地方档案文献的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必须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的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自身的优势,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智囊,积极建言献策。
2.主动从事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发是档案馆服务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创新
档案馆长期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服务模式,观念陈旧,视野狭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有新的变化,但仍然抱残守缺,难以突出重围,反映在档案利用方面,“你查我调”的格局未能得到改变;反映在编研方面,仍停留在一般性大事记、组织沿革、文件汇编等基础性编研上。尤其是在选题方面,一直难以走出困扰。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编研工作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它以整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馆藏,将基础型编研上升为学术型和服务型编研,是一种大编研和大服务的思路,观念一新天地宽,这无疑也是地方档案馆服务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创新。
3.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开发有着巨大的潜能和空间
地方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馆藏优势,档案馆保管的大量地方档案文献信息,真实地记录了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迁,是地域文化(或称为特色文化)的收藏基地,这是其他单位无法替代的;二是档案馆集结了一批高中级专业人才,具备从事地域文化的材料征集、史料研究、编辑出版及咨询等条件;三是技术优势,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摄录像及复制等设备一应俱全,掌握信息处理、数据转换、软件开发、网络传输等功能,而且每年都有相应的投入。这些资源如何做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是摆在档案馆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社会需求的广泛性、现实性与馆藏档案信息的滞后性矛盾比较突出,如果遵循档案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研究历史文化为现实服务的角度,更能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历史文化研究与开发功能,从而使其游刃有余。
4.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开发,有利于地域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
档案馆与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艺术馆等,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政,使得地区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和系统的整合,这种局面是与信息社会格格不入的,各文化资源相关部门的潜能也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如果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能在地域文化研究的旗帜下,突破各自封闭运行的体制性障碍,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开发不再孤军作战,而是集团军群式的协同攻关,这样,各相关单位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各展所长,才能真正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大整合,促进地区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形成整个地区的文化力,并以文化力来提升经济力。
5.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开发,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地位和社会认知度
由于档案馆长期以来被禁锢在高墙深院之内,很难融入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加上多年来的被动利用、长期不出成果和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档案馆很难被民众接纳,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无从谈起。档案馆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开发,为档案馆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为档案馆从事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搭建了平台。它不仅是对档案馆研究能力学术品位的一次大检阅,而且是档案馆人走出神秘殿堂,以崭新的姿态和面对社会公众的良机。档案馆在地域文化研究与开发上独树一帜,为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丰硕的成果和高品位的服务,不仅是社会需求,更是地方档案馆以有为换有位的生存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