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发档案编研成果,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各界服务
在上述新的工作思路确定后,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各界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本着“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及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主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发档案编研成果,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各界服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坚持传统编研项目,为学术界及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服务。档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为学术研究服务。重庆市档案馆自成立以来的编研工作,大多是围绕学术研究进行的,进入新世纪后,重庆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仍然坚持为学术研究服务的方向。因此,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仍是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人员减少、编研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庆市档案馆的档案史料汇编工作有了新的突破,2003年1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我馆与重庆民生公司联合编辑的《卢作孚书信集》(76万字),为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卢作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活动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原始资料;2004年6月,与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辑并内部出版了《民国歌乐山档案文献选》(50余万字),探索了一条档案工作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服务的新路子;2004年11月,编辑并公开出版了《重庆市志·附录》(约20万字),为数千年的重庆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2005年1月,独立编辑并内部出版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编》(近70万字),为各级领导对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迪和参考,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全面研究、深入总结有关抗战时期中国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提供了一部翔实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我们还参与了《当代重庆简史》、《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重庆历史文化名山———歌乐山》等专著的撰写工作,主持完成了《重庆市志》第十一卷(约140万字)的编辑工作;编辑并公开出版了重庆档案史上的第一本画册———《新重庆档案馆室掠影》,并于全国各级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了有关历史研究的论文20余篇。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让重庆市档案馆中断了近10年的档案史料汇编工作在新世纪有了新的开始。
二是于2003年创办了专门为重庆市各级领导服务的《重庆档案信息拾萃》。《重庆档案信息拾萃》是进入新世纪后重庆市档案馆转变服务机制、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该信息资料主要是结合重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拾取馆藏70余万卷档案之精华,或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佐证,或为各部门的施政提供借鉴,或为重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自2003年4月底创办以来,即以其紧扣时代的选题,精准的历史事实,短小的篇幅结构,通俗的文字表达及其实用的参考作用,得到了重庆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好评和赞誉,市长王鸿举在创刊号(《重庆历史上的疫情及其防治》)上批示:“重庆档案局以档案信息为我们提供历史资料,有利于拓宽视野,吸取教训,科学决策。期待着看到更多的‘信息拾萃’。”市政府副秘书长崔坚也在第十一期(《抗战时期修建“新金公路”的启示》)上批示:“感谢档案局对历史资料的精心发掘、编辑。”中共重庆市委主管宣传文化、思想意识的邢元敏副书记,在一次全市性的工作会议上,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表扬。国家档案局领导及重庆市的相关部门,对我们的这一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重庆市政协在2005年编辑出版《重庆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刊时,就主动选录了2005年“信息拾萃”中的3篇稿件。通过创办《重庆档案信息拾萃》,加大档案工作为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服务的力度,增加了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档案工作的声誉和影响。
三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之中。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重庆市档案局、馆受市长王鸿举的委托,主持编辑出版了《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作为市长峰会的礼品书,馈赠与会嘉宾,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该书系2005年1月市长王鸿举交办给重庆市档案局馆的一项主要为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接到任务后,重庆市档案局(馆)与市级有关单位共同组成强大的编辑班子,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了6次座谈论证会,向市政府办公厅打了4次报告,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七易其稿,最终确定了近代以来发生在重庆且对重庆、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的100件大事,并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近30个市级机关撰写大事条目。其中,重庆市档案馆共撰写条目25条,并负责前言、后记及最后的修改统稿以及联系该书的翻译、出版等所有事务。在市长峰会期间,该书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了解重庆历史的又一道窗口”。
于2006年2月正式启动的由中共重庆市委主持的“重庆大轰炸调查与研究”工作,被誉为重庆历史上“一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工程”。在重庆历史上,由市委主持对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还是前所未有的。在此项巨大的工程中,重庆市档案馆负责编辑出版的一套日军大轰炸档案文献资料,被列为第一阶段所有八项工作的第一项,对其他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在市委成立的由28人组成的“重庆市‘重庆大轰炸’调查与研究工作小组”名单中,重庆市档案馆有两人进入其中,具体负责主持《重庆大轰炸档案资料》(多卷本)的编辑工作。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拟于200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之际正式出版该档案资料的第一卷《轰炸损失》部分。
总之,进入新世纪之后,重庆市档案馆的档案编研工作在继承发扬过去传统优势编研项目的同时,还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其服务的广度较过去有所扩大,其服务的深度较过去有所拓展,其服务的对象较过去更加广泛,其服务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取得的效果也较过去更为明显。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