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编研工作龙头作用的认识
说编研工作具有龙头作用,实际是对编研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的作用的一种形象比喻,并不是要把编研工作上升到整个档案工作的统领位置。编研是一个大概念,涉及面很广,它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的编研,是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编研,是史学研究、编史修志的编研,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休闲娱乐服务的编研。而档案工作概括起来无非三大环节,即接收、保管、利用。这三者之中,直接进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工作处在主动环节,就像龙头一样带动着其他环节的舞动,抓住这一主导环节,就能推动、带动、引导其他各项工作运转。在档案业务工作的诸环节中,开发利用是所有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而开发利用的主动行为是编研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也就抓住了档案工作与社会衔接的主动环节,抓住了档案工作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这势必对档案业务其他工作环节的运转起推动、引导作用。
档案编研工作是龙头,这也是由编研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回顾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档案工作可以说以保管为工作中心,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可以说是档案工作从封闭、半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过程,而且,今后要继续加快开放的步伐。如果说,前一个阶段以保管为主的档案基础工作是龙头,那么后一个阶段,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研工作必然成为龙头,这个龙头离不开档案基础工作的坚实身躯。身强有利于头聪,头聪才能引导身体的舞动,这在档案工作中是一个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2004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档案馆的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这样便把编研工作、利用工作推上了档案工作的前沿,使以利用档案为核心的编研工作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档案业务工作中,编研工作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的开发是档案工作当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它们都离不开对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挖掘。档案的接待查阅、出具凭证,虽然是档案利用服务的一个方面,但与编研工作相比,则处在被动服务的层面,对档案的利用也处在原生状态。而编研工作对档案的利用则是一种开发与挖掘,是实现档案资源由原生向再生状态转变的过程。要搞好编研,不仅要依赖于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还需要完善的检索体系作辅助条件,如果能借助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编研工作将如虎添翼,效率大增。因此要搞好编研工作,就必须重视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硬件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这样编研工作便直接向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队伍建设等项工作辐射,使它们紧紧围绕以编研为主导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带给编研工作的新变化,使新的编研理念向传统的档案工作发起挑战,从而引起了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变化。在档案接收方面,许多档案馆将社会征集的重点与编研课题的规划结合在一起,并在修改接收计划时考虑编研课题的材料需求,将征集接收内容向编研材料需求的方向倾斜。在档案整理方面,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使传统的编目整理效率大大提高,档案人员越来越侧重档案内容方面的编辑整理,围绕“研”的内容而进行“编”的活动,使各种内容的专题文献汇编不断问世。在档案鉴定方面,编研工作的选题、选材、加工、整理的原则与要求都渗透到鉴定工作中,成为鉴定对象去留的因素之一。在档案保管方面,在档案馆一贯遵循的分级管理,对价值不同的档案进行不同保管期限的管理基础上,编研工作则再从档案的存史意义、传承文化角度,客观评判它的保存价值,为对档案的妥善有效保管提供依据。
档案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靠编研工作来实现。编研工作虽然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过程虽然专业性强,但其成果内容涉及面宽,形式也容易被社会和百姓接受,所以档案工作能否被社会认可往往就直接取决于它的开展情况,特别是成果的传播和影响的情况。社会百姓希望在档案馆里可以阅读档案,查看自己关心的文件,观看展览,翻阅已出版的史料性书籍,于是档案馆则定位在档案利用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在展厅和阅览室达到一定的面积后,档案馆更要考虑能吸引多少人来,这个工作比改善硬件条件更艰巨,这就要搞好编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好一个展览,要靠高水平的编研;档案馆编辑一些适合百姓需求、传承历史文化的书,要靠高水平的编研;还有,档案馆在文化休闲、市场服务方面,也要靠编研;人们到档案馆来的目的是看档案,如果能让大家在查档案的同时感受档案馆的文化气息、本地浓重的历史积淀,也要靠高水平的编研。总之,编研工作肩负着挖掘档案资源、完善档案馆功能、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提升档案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重任,它在档案事业中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