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定事件开展服务,强化资政功能
历史档案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历史档案开放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服务上。档案馆编研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做文章,取得了丰盛的成果。
为了回应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日军在中国南京屠杀30余万中国人民的历史,1994年,我们公布了1937年12月满铁档案中满铁派往中国南京的南京特务班向满铁报告的三份秘密报告书,揭露了日军占领中国南京期间大肆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引起了国内外政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我们用第一手材料回击了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谎言。近十年来,我馆充分利用馆藏满铁档案和清代、民国档案,汇编出版了《满铁的设立》、《满铁与卢沟桥事件》、《满铁经济调查会》、《满铁与中国劳工》、《满铁与日本移民》、《日本侵华罪行档案新辑》等十几部、近百册的档案史料汇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对特定事件开展服务,资政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中央作出治理本溪、抚顺采煤沉陷区的决策后,6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辽宁视察采煤沉陷区,当时我们就认识到这是一个好题目。从清末开始日本人就在辽宁大量掠夺我国的煤炭资源,这在历史档案中有大量记载。上世纪20年代辽宁的一些城市就因为日本采煤而沉陷,这个账应算在日本侵略者头上。日本侵略中国的40年期间仅从抚顺就掠夺了2亿吨煤。为了配合省委、省政府对采煤沉陷区的改造,我们集中人员,查阅了馆藏档案和资料,仅用二天时间便将该地区有关沉陷的历史资料上报省委、省政府。省领导批示:材料很有意义,档案局主动为经济工作服务的精神和做法值得称赞。2004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期间,我们编辑了《辽宁省近百年来重大疫情及防治史料》,在我省抗击“非典”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我们编辑了《近现代辽宁工业发展概述》,《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等材料计20余万字,提供给有关部门,为制定全省有关方针政策,编制长远发展计划提供依据。2005年10月,我馆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沈怀旧寻亲之际,快速反映,编辑完成了连战母亲赵兰坤在辽宁私立坤光女学校读书任教的档案材料,作为珍贵礼品,由省委书记李克强转赠给连战,为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10月底,辽宁黑山县最先发生禽流感后,我们及时编辑了《历史上辽宁地区禽流感发生及防疫情况简介》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领导。副省长胡晓华当日在《关于历史上辽宁地区禽流感发生及防疫情况的报告》上作出批示:“省档案馆工作主动,此资料为我们深入研究防控禽流感有意义,表示感谢。”
一方面我们集中精力搞好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又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扩大了档案馆的影响,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实现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关键在人,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业务精通、肯于吃苦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馆编研人员,这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不仅要求精通业务,熟悉馆藏,还必须做到政治敏锐,快速反映,能打硬仗。因此,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队伍,提高大家的政治业务素质,给大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首先,为了加快人才的培养,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让不同的部门人员相互熟悉不同档案的保管馆藏,使业务干部全面了解和掌握馆藏,做到厚积薄发,在编研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真正意义上参加编研工作。
其次,由点带面,辐射全馆。过去规定只有编研部可以进行的档案史料汇编,经过1994年内部机构调整后,所有业务部门均可根据馆内的安排进行档案史料的汇编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一部分行政人员也加入到档案史料汇编的队伍,目前全局馆已有80%的人员参加过史料汇编,壮大了档案史料的编研队伍。
第三,由编到研,加重学术研究氛围。通过二十多年的档案史料编辑工作,一批熟悉馆藏、掌握历史知识的业务人员利用馆藏档案资料撰写文章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扩大了档案的宣传和影响,使“死”档案变“活”。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大批业务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普遍提高,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脱颖而出,在馆内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一些人员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一支由档案部门培养的日臻成熟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正在形成。
通过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开展编研工作,我们扩大了档案馆的知名度,贴近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走进了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档案工作者,同时也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由此可见,发展档案馆编研工作,提升档案馆编研工作的地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