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必要性
综合档案馆是省、市、区、县收集和永久保管本行政区域多种门类档案及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档案馆。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综合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性质表现在:从档案馆管理的对象来看,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从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来看,档案馆的工作是一项研究性工作,它参与编史修志,汇编各种研究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档案利用;从档案馆的职能来看,不仅肩负科学管理档案的重任,而且致力于社会化的服务工作。档案馆以其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的重大意义而成为一项重要的事业。
随着全社会的档案资源共享意识进一步增强,档案资源共享需求日趋迫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意见》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档案数字化进程,充分利用档案馆等场所,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制发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开发馆藏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利用,不仅是档案馆依法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而且是档案馆更好地融入社会,拓展档案馆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提高档案馆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北京市档案馆自1958年建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了内容渐趋丰富、结构逐步优化的馆藏体系。截止2005年年底,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481个全宗,159.7万卷(册),案卷排架长度12公里,在国家省市级档案馆中馆藏量排位第三。这些档案资料包括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档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宗教等各个领域。除纸质档案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照片、音像、电子档案和缩微胶片等。这些档案资料跨越北京400余年的历史,真实地记载了北京近现代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档案,所反映的历史全貌完整,内容覆盖广泛,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活动、历史事件丰富而典型,如“五四运动”、“七七事变”等等,形成了一条连续、完整的社会发展历史信息链,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主要通过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提供档案咨询阅览;加强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发利用档案信息;配合社会热点及重大选题举办档案展览;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扩展档案利用服务领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查阅服务工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