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述而不作”到“述而又作”
当前,传统的档案编纂学理论和工作理念的更新,要从认真研究档案信息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入手,立足于全方位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探索建立多形式、系列化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模式。
“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引申到档案编研开发,述与作,是两个不同层次。述,阐述前人的成文、成说;作,是立言,著述。述与作,词义最后趋同为泛指著作,但在档案业内,始终属于两种编研开发业态。“述”与“作”不可分,“述”是编研开发之本。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新形势下,面对档案信息的多元需求,档案编研开发仍应坚持以述为主,以述为本。当前,各级档案网络建设方兴未艾,某些档案网页(站)还仅仅局限于把《档案馆指南》的内容用数字化形式表现出来,数据量小,可读性差,缺乏时效性,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数字化条件下编研工作的重新定位。档案数字化,编研工作不是不重要,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主脑”功能和“机械手”融为一体。数字化与档案编研开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依互存的。一方面,数字化离不开档案编研开发,缺少编研开发支撑的档案数字化必然成为徒有虚名的外壳,也违背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数字化为档案编研开发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编研开发以述为主,述与作并举,将有更大的作为。
在封闭的业态下,“述而不作”不失为“术业有专攻”。但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固守“述而不作”的传统编研模式,渐渐显露出单调、贫乏,并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疏离与隔膜。人们不一定是为了纯粹的历史研究才接触档案,凭索引、目录的指引或大量阅读编研专题,也不是人们走近档案的首选途径,社会期待、需要那些适应人们阅读习惯且为大众喜闻乐见、快捷便当的档案编研产品,为此,档案编研开发必须从“述而不作”转向“述而又作”,兼述作于一身,建立全新的工作模式。
改革引起的格局调整,使档案编研开发的社会分工发生变化,使其进一步拓展“作”的功能,通过整合重组,达到优化配置。目前,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高等院校科系设置中历史科的缺失,社科研究部门研究方向的调整,程度不同地导致地方文史研究队伍的流失和功能的弱化。而一些高等院校和社科研究部门受选题立项诸因素的影响,人力和资金很难向地方文史研究倾斜,导致教学研究和地方文史研究、馆藏资源与社会人力资源的严重脱节。在此情况下,档案编研开发“述而又作”极为重要,不仅起到“补位”的作用,也是档案编研开发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
从“述而不作”到“述而又作”,是档案编研开发逐步深化的过程。档案信息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档案载体的多样性以及多种载体之间的互补性,使它的开发空间十分广阔,档案信息的时空跨度大且彼此的关联性强,档案信息的大规模聚集形成的能量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基于此,档案信息的开发加工不能单纯靠“述”来完成,而且也不可能一次加工完成,而需要多次加工逐步深化,因此,集述作为一体是档案编研开发不断深化和精细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