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搞好编研
研究档案与档案编研规律,目的是要按规律办事。根据上述对档案编研规律的表述,笔者认为“力戒浮躁、蓄势待发、顺时而为、超然事外”十六个字,是我们遵循档案编研工作规律的基本准则。
1力戒浮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档案部门不是处于一线的主要业务部门,也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因此,我们今天还需重提老一辈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不图名利,不怕寂寞,力戒浮躁,求真务实,以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搞好档案工作,选好编研课题。不是中心,可以服务中心,不是大局,可以服务大局,关键是不能违背规律去搞那些政绩编研课题。
档案工作自古就有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我们并不反对创新,但创新不是麻袋,任何东西都可往里装。我们要多多提倡革命性的创新,但创新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有条件的。档案人的价值恰巧体现在他们实实在在的常规工作中,而不是体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创新口号或创新课题上。
我们应该“少喊点创新,多做些事情”,做些有利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做些属于档案职业分内的事情。全国有名的工笔画女画家郑小娟的事迹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画家,因偶然的机遇她饰演了电影《周恩来》中的邓颖超,并一举成名。眼看就要大红大紫了,她不但坚决回绝了雪片似的片约,同时还辞去了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的职务。她说:“我要画画。”郑小娟心里明白,也许有很多人可以当社长、演员,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一个像她一样的画家的。她的这种思想境界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认知态度,是很值得我们档案人学习的。
2蓄势待发
鉴于档案编研对社会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对处于档案编研波谷时期的档案工作,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搞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数字化等诸环节,并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档案编研波峰的到来积蓄档案实体。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同样的道理,档案基础工作不好,将来的编研也是无法开展的。我们不能让陈寿编《三国志》时无法编志的情况重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蓄势待发重在档案的基础工作,重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3顺时而为
当档案工作者处在档案编研曲线波谷的时候,我们只能蓄积能量,以待时机。但当档案编研处在波峰时,则要当机立断,顺时而为,为社会的文化积淀,为时代的发展作出编研人应有的贡献。档案编研滞后性的规律,并不是说编研距离事物发生的时间越久远越好,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能错过编研的最佳时机。我国古代档案文献学者曾提出以“才、学、识、德”四字作为编研人员与史学工作者素质的标准。所谓史识,就是“怀独见之明”,慧眼而善辨是非,对史事的评判有胆有识。因此,要把准编研时机,编研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史识才行。今天,我们国家正式启动了规模宏大的清史编撰工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档案工作者,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档案资源优势,已成为该工程无可替代的主力军之一。宏大的清史工程将留下档案人辛勤的汗水与清晰的名字,这是档案工作者在编研领域顺时而为的经典范例。
4超然事外
客观、公正自古以来就是档案编研工作者与历史学家们毕生追求的理想,但社会是复杂的,档案工作者也是人,他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时空与阶级的局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编研的对象如果在时空上太近,不但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而且因其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一时没有完全显现,是很难作出正确评判的,有些甚至会牵涉到当事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客观、公正,就是要做到真实、准确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编研课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时空距离,不要太近,这是操作层面上的要求。在思想层面上,则要求我们编研人员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淡泊名利,不畏权势,追求真理,在主观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时空与阶级的局限,最终使编研成果能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问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