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理论的研究
档案区别于其他类型文献的特殊价值,还在于档案以其是当事人亲身经历的直接记录,是在事情处理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原原本本的历史记录而蕴含着特有的信息,即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巨大,是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它较完整地反映着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事物的源流本末与具体细节,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全貌。
“档案信息”这个术语,一是指档案本身的内容(通过文字、图形等)所蕴含的信息,即档案内容的信息,这时档案信息往往可作为档案的同义词使用;二是指有关档案的信息,是人们关于档案内容的概括及关于档案外部特征的揭示。另外,从物理形态的角度看,档案信息可分为载体信息和符号信息;从结构关系角度看,档案信息可分为单体信息和整体信息。我们可以将“档案信息”理解为附着于档案实物这个载体上的一种精神,即档案中记载的内容。读者阅读档案,并不一定对档案的载体是何种物质,对档案的文字是何种字体,对档案的外形是何种格式等等感兴趣,他所关注的主要是档案中记载的内容,即档案信息,这是本学科的研究客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形成了浩瀚绚丽的档案文献,这是一笔令人叹为观止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历代先人通过持续不断的制造和积存为后人留下来的智能资源。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人们可以通过档案认识历史。我们应重视对这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不负先人对我们的厚爱。档案信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它承担着记录与留传人类社会经验与知识的历史使命,人类文明进步到什么程度,档案信息资源就会相伴共生,丰富发展到什么程度。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进入21世纪以来,衡量人类社会是否在正常运行与顺利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于是否拥有并善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而对于处在信息社会中的个人来讲,是否善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档案信息与一般文献信息一样,具有“数量大、增长快、载体形式多样化、时效性强”的共同特点。一般文献信息的时效性强,表现为文献信息内容新旧更替不断加快,稍纵即逝;而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强,表现为档案信息不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例如,再过五百年,一千年,甚至更久,研究清史还得依靠清代档案。
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强,还表现为它不仅与历史科学,还与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日趋紧密。档案信息逐渐从档案库房中“解放”出来,摆脱封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质量因素,因而,档案信息必然从少数统治者独自占有,演变为被多数人民大众拥有,档案信息共享也就势在必行,顺理成章了。
凡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人士,应该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共享的相关理论,它是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性所决定的,亦是档案文献编纂区别于其他档案工作的特性之一。
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大优越性之一,还在于它从尘封插架于库房中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将可以公布的部分,编纂成档案文献出版物,进入市场,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和其他文献信息一样,档案信息在可控条件下是可以并能够实现适时、适度、适量共享的。分享档案信息是人们利用档案活动的最初动机,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动机愈来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共享档案信息成为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实际追求,社会的信息化,离不开档案信息通过共享而实现社会化。因而,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大优越性和档案文献编纂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二者是一致的。
21世纪的档案文献编纂,能够利用现代印刷、大众传媒、通讯网络等技术,使档案文献出版物在社会上流传时相互交换档案信息,使档案信息按几何级数不断扩散,随之,读者掌握的档案信息亦按几何级数扩增。这种传播速度,其同时性极强、速度极快、辐射度极高、覆盖面极广,而人们从中得到的档案信息之丰富、快捷,亦是前人难以想象的。因而,对上述理论进行研究,构成了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研究性”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