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编研的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提高编研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与步骤。随着信息服务的产业化,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和竞争对象日益广泛,如果没有经济观念,不能对编研工作实施经济方面的控制,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将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难以生存和发展。如果说处于计划经济环境下的编研工作,由于“吃大锅饭”还可以不考虑经济因素的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管理提高编研工作的效率,就成为编研工作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编研工作的经济管理的内容如下:
(一)经费管理
科技档案编研经费是指科技档案信息研究与加工活动投入的费用,包括有关领导部门拔给的经费和实行信息有偿服务获得的贷款等。编研经费管理的具体任务是开源、运转、创效益。开源,是指多渠道的筹集资金;运转,是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创效益,是指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编研工作的“投入一产出”比,实现资金增值。
管好有限的编研经费,应该根据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把握时机,灵活运用资金,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的任务是根据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对编研工作的资金收支情况,如编研人、财、物的投入,编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分配、决算,科技档案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分摊,以及编研工作的收益等进行全面核算。通过经济核算,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意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编研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实行经济核算的重点,由于编研成品涉及的信息范围广、编研工作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编研作业需要进行大量调查分析,专题研究,甚至人员培训等投入。合理制订编研成品成本的计算标准,就成为实现编研劳动价值、探索有偿服务的关键。目前,除了公开出版的编研成品以外,其他编研成品的成本主要是依据,用户信息需求范围的大小、服务内容的难易程度、花费劳动量多少等因素来确定。具体计算方法:一般是按照所消费的人力、物力的直接成本(劳务、设备、原材料、劳动力耗费),附加一定比例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务和管理费用的估算。对于技术经济效益明显的编研项目,还应该适当增加估算即将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价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其成本的方法。
(三) 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对岗位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将编研人员的责、权、利三者统一起来,使编研人员创造的效益与他们的分配制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完善的任务考核与奖励制度,进一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调动编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济责任制分为岗位经济责任制、编研项目承包制、定额管理和按编研工作的收入提成分配等形式。其核心问题是定机构、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使编研工作逐步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
(四) 试行编研项目承包制
科技档案编研项目特别是大型的编研项目,应该尝试采用承包制,既通过鉴定经济合同的方式承包编研项目。编研项目的承包具体分为纵向承包和横向承包。纵向承包,是根据上级主管单位提出的编研要求,采取任务承包的方式;横向承包,是指与外单位或其他系统的单位签订的编研项目合同。
编研项目承包合同应该包括:规定编研主题范围、编研成品的提供形式、编研任务完成的时间、编研成品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编研的酬金付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完成编研任务后,双方应该按照承包条件进行成果鉴定,保证编研项目的承包者(包括单位、团体、个人)获取所规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