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档案局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纪实
张玉兰 季士君
大连市金州区是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3年金州区跻身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200家,订单农业实现6067公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4%。近年来,金州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在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特有功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更新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切实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夯实基础,提供服务保障
金州区档案局深入研究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各涉农单位档案人员的素质,使其充分认识档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积极寻找档案工作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点,增强档案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农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尽快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解决农业科技落后现状的有效办法。金州区现已建立信息网点297个,注册会员近千人,年发布本地信息近3万余条,发布网上供求信息2100多条。还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广泛传播农业实用技术,有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较好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
区档案局指导有关部门利用档案编写村史、粮食产量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介绍等编研材料,利用编研成果为农业产业化服务。还编写科学技术实用手册,利用多种形式,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直接指导农业生产。指导
专业户建立生产档案、专业档案,用科技主导农业生产。
二、创新思路,拓宽服务领域
金州区注重发挥档案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人员结合科技推广年和全区综合农业增产技术的积累,利用档案资料编写发放蔬菜科技宣传单、科技刊物、蔬菜实用技术手册、无公害操作规程宣传资料,深入到各个科技承包点和农业园区,利用往年档案中的生产记录现场指导,传授蔬菜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常识。
为配合区委、区政府实施名牌战略,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和争创著名商标,档案管理人员与工商局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农村,指导企业和农民保管利用好档案资料,使档案资料在申请著名商标和进行品牌包装宣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目前,全区已有128个农副产品注册了商标,有11个农副产品商标被认定为省、市著名商标,分别占全区注册商标总量的25%和省、市著名农副产品商标总量的9%。档案和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有力助推了农产品“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
三、注重效果,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资料贵在利用,做好档案工作除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做好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外,还广泛提高利用率,要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档案资源所带来的直接效益。
全区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先后在向应农业园区、石河现代农业园区和付家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土地股份制经营模式,逐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保障农业园区健康运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区档案局收集保管土地承包档案,将村民与园区及企业对土地进行反租倒包和入股时签订的合同等资料都完整保管,农民在进行分配时有据可循。既保证了园区稳定运行,又使农民吃了定心丸。
金州区是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全区现已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0处,有13种绿色食品和30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获得了国家专门机构的认定,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40余万吨。为此,区农发局和粮油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了农产品监测站点,对各环节的农事活动进行记录,随着档案记录的不断完善,蔬菜的质量大大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金州区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走出一条园区引企业、企业带园区、园区连农户的良性发展之路。全区新建扩建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实现订单面积10.5万亩,带动3.5万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新型的生产模式和高效益的农业项目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旧模式和农业生产品种,成为稳定农民收入的平台。鉴于以往因企业与农户之间不按照合同组织生产,出现违约,难免造成经济损失,区档案局引导企业和农户将签订的合同整理归档,使生产和销售都有真实可靠的凭证,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兼顾。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档案工作要做到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还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