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档案论文 » 论文欣赏 » 正文

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发挥档案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9 22:46:40    来源:崇尚恕    作者:崇尚恕    浏览次数:934    评论:0
导读

摘要:档案馆工作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实现档案馆文化属性的时代需求,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档案馆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夯实档案馆基本功能,认识档案的社会功能  档案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它

  摘要:档案馆工作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实现档案馆文化属性的时代需求,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档案馆工作 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一、夯实档案馆基本功能,认识档案的社会功能

  档案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它的功能具有多重社会属性。以档案事业来讲,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利用档案的中心。从馆藏档案来看它又具有文化性,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累,是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有效载体,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档案这一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馆的文化属性,表现得尤为突出,重新认识和定位档案馆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1、记录历史的功能。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历史记录,它客观地记录了人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反映人类文明程度的记录。档案馆是承载着保存、沿续、保养、丰富"历史”这一巨轮并使其不断前进的有力推手,档案馆藏档案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

  2、文化传承的功能。档案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中华文明得以沿续至今,更离不开档案。玛雅文明、西夏文明的灭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灾难、也是档案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灾难。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档案,档案馆具有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功能。

  3、资政决策的功能。档案记载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人文、科学诸方面的活动,记录了统治者大量之乱兴衰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些档案信息使当政者在处理和制定政策时具有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减少决策的失误性。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大量档案史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三峡大坝修建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为设计、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4、鉴古育人的功能。档案具有育人的功能,它记载了历史上不同时期正反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鸦片战争、甲午海战、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等,这些事件的档案材料以详实的内容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档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通过各种展览、出版编研、发行刊物对社会和公民进行民族、历史、科技等诸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档案馆成为鉴古育人的教育基地。

  不同的国家对档案馆功能的定位不同,《瑞士联邦档案馆条例》规定:"联邦档案馆对已进馆的文件负责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我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日本国家档案馆章程》中规定:"国家档案馆接收并收集全部行政方面的档案图书和古代文献史料,予以妥善保存和管理,其目的在于防止国家行政和历史方面重要记录的散失和损坏,并向国家机关和学术研究者广泛提供利用,以便有效的进行我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这些法规中不难看出档案馆的基本功能是收集、存储和提供利用档案,同时具有传承繁荣文化的功能。

  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夯实档案馆的基本功能。收集和保存一定规模、内容广泛的档案,是档案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强化档案资源建设,优化馆藏档案结构,提升馆藏档案的文化元素。其次是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档案利用体系,只有这样档案馆在记录历史、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近年来永靖县档案馆在正常收集各单位文书档案的同时,加大了向社会征集的力度,征集了不同时期的志书、家谱、绘画、专著、碑拓等不同类型的反映本地风土人情的档案资料,使馆藏档案由单一的政府文书档案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媒体宣传等不同途径,逐步改善社会对档案馆功能的初始认识。

  二、创造条件努力改善馆藏结构,为传承文化打下建设的基础

  随着社会对档案馆功能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提高,档案馆工作由以往的存史、查证向多元化发展,如何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取决于馆藏档案的结构、规模和内容。永靖县地方文化十分丰富,是傩文化之乡、恐龙之乡、彩陶之乡、水电之乡、花儿之乡,但馆藏档案中这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永靖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95%以上是建国后各级政府机关的文书档案,这种结构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去年档案馆加大向社会征集档案的力度,征集到《河湟鼓舞》、《永靖傩文化》、《刘家峡电厂志》、《吧咪山志》、《黄河三峡民俗文化》、《中国花儿曲令全集》以及书法、书画作品等178卷(册),通过努力,使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逐步改善,为全面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调查情况来看,民间散存着各类不同历史时期,反映本地风土人情的特色的档案,门类繁多、载体多样,但这些档案也面临着不断消失的危险,向社会征集档案是档案馆工作转型的一个方向,只有做大做强这方面的工作,才能优化档案馆馆藏结构,真正使档案走出深闺,面向社会,服务大众。

  三、档案馆工作与文化的关系

  档案馆对档案的收集本身就是文化的积累,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档案资料是反映社会文明进程的载体,档案的收集内容反映和影响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打造服务自己的文化,利用特权封闭档案,甚至毁灭档案。控制文化的发展方向,焚书坑儒、大兴文字狱是最好的例证,战争和自然灾害对档案的毁灭,也严重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如:西夏文明的毁灭、玛雅文明的消失,造成了文化断裂的厄运。因此,档案的收集,来源要广泛、形式要多样、载体要丰富。

  档案的整理方法体现着文化,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档案的整理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明永乐年间,在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支持下,解缙等人组织3000文人,历时六年搜集整理编纂完成《永乐大典》,该书共22937卷、11095册、3.7亿多字,光注解和目录就有60余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理、医学、阴阳、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哲学等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也各有1000卷,因此,《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由于战争等原因,现存《永乐大典》副本800余卷,仅占全书的4%。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是由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纪晓岚任总纂官,率300学士历时十年编纂完成,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641种书目,79039卷,近10亿字,可谓超级文化大典。《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整理编纂,既是浩繁系统的文化工程,又是具体的档案整理编研工作,开创了对古代文化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先河。

  档案保护技术体现和发展了文化。档案的裱糊技术,本身是文化遗产,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使档案的保护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

  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影响着文化,封建时代档案的保管利用作为统治者的特权,对广大民众加以限制,进而进行文化的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利用逐步面向大众,为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档案是文明的产物,是历史的记录,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档案馆工作连接着档案与社会文化,档案馆工作的文化性是档案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从广义上讲档案馆工作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只有站在历史的、社会的高度认识档案馆工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作用,使档案馆广泛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馆人才、资源、保管和利用方面的优势,也是职责所在、时代需求、现实需要。

 

 

 
(文/崇尚恕)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崇尚恕原创作品,作者: 崇尚恕。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11/191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