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馆 黎霞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战略枢纽点,世界第六大城市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但因历史原因,长三角文化处于市场分割状态,难以符合建设长三角区域经济共荣圈的需要。今天,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分头并进,共促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档案部门怎么做也值得探讨。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长三角文化互动的基础和准备
(一)长三角档案工作互动的基础
过去,长三角地区由于各自为政,文化发展上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如在“梁祝文化”的产权和属地上,浙江宁波和江苏宜兴就打起了舆论战。为此,有关方面认为,如果苏浙沪三地能够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实现地域内文化产品共享,对于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整合和激活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文化商机的集散地,进一步提升区域形象有重要意义。目前,长三角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趋势,使长三角文化的良性互动有了强大依托,相关方面已有所意识并开始行动。如在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江南六镇就联合捆绑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并终获成功。此一举动,是对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创举,也为档案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带来了启示。
长三角文化自古就有相互关联影响、交融渗透和包容吸收的传统。长三角文化市场上的民间交流一直没有停过,档案部门之间也保持了友好合作关系,这也为档案部门开拓文化空间创造了先机,因此,长三角地区档案部门应携手共进,努力发掘长三角灿烂的文化底蕴和积累,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使其转化为文化生产要素进入文化市场。
(二)长三角档案工作互动应作之准备
长三角档案事业协同共进拓展文化空间,必须以更新观念作为准备,以观念先进来带动新的举措,从而迈出探索的步伐。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文化滋润经济的意识。长期以来,文化一直是由政府包办的领域。档案馆对文化的社会功能停留在狭隘的理解上,只注意其社会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其在拉动内需、繁荣文化市场方面的功效,投身文化市场的主动性不强;且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及馆藏结构单一,使得档案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与三大文化基地之一的地位极不相称。在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事业无庸置疑具有文化事业性质,如何坚持古为今用,择善而从,积极发挥档案文化资源的作用;如何充实其文化内涵,对它进行文化的包装,使其脱胎换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应该成为档案部门研究的新的课题。
2、更新服务理念。随着长三角概念及市场经济意识的深入人心,我们也应该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更新服务意识,树立立足本馆、服务本地、辐射长三角、辐射全国乃至更广大区域的观念。我们要互相协助,跳出档案部门的小天地,形成馆馆联手、多方合作、协同共进的局面,打破地域界限和资源限制,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文化大市场,努力拓宽档案文化服务对象的范围,以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拓展服务途径,为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也熔炼出档案部门崭新的社会形象。
二、共同发展的契机及主要内容
本质上,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主导力量是市场、企业和政府,然而档案部门不能置身事外,各地档案部门应达成共识,树立服务意识,积极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开拓档案服务的新领域,为共筑区域文化高地奉献力量。服务的新领域及服务内容主要为:
(一)提供各地档案保存信息,促进馆际间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各地频繁的交流活动等种种因素,各地档案馆除保存有反映当地历史风貌的档案外,还有不少其他地区的档案,如上海市档案馆就保存了民国时期关于江苏渔业、江北盐垦区域、浙江诸暨三溪乡矿藏调查、浙江沿海养殖场、浙江省区域图、温州社会经济概况等江浙一带社会及经济情况的档案资料,完全可借助各种信息渠道,为各地档案部门档案信息需求提供服务,为其研究当地历史提
供帮助。
(二)依托档案资源,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档案系统以外的档案信息受体查找档案,不外乎是为了获取有效的信息。档案部门应该以主动的状态,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提供适时服务,以提高信息的产出价值。比如,当今时代,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上海与宁波、温州等地区,历来商业繁荣,清代就出现了大量行业间联络同仁、开通商情、协调政府与商民关系的民间组织,如会所、同业公会,及其联合组织商会等,并保存了大量相关档案。各地档案馆完全可以通过提供编研产品或全文信息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为促进长三角地区行业的自律、权益的保护、市场的开拓提供借鉴。
又如,档案部门保存有相当的知名商标档案,可以主动开发出来。将有些被淘汰出局、或失去显赫地位的品牌开发出来,又保存其在商业发展史一度辉煌的记忆的功能,以激励企业重新奋发;对于正处于发展势头上的品牌,可以利用档案将企业的公信度、营销方法和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等结合在一起开发出来,既可扩大该企业影响,也能为长三角地区其他品牌的开发提供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积极运用有关资料,参与各地文化建设的创新
目前长三角地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已经成功的范例有江南六镇外观的整旧及充实文化内涵,还有西湖南线景区历史景观的重建等;而保护面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民间博物馆建设、市区文化遗址的挂牌与旅游开发等其他形式建设也方兴未艾。档案作为历史的积淀,总是在这些文化建设中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又比如长三角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发展模式,而各地发展特色都或多或少能在档案中找到影子,尤其是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战乱年代江浙一带众多难民和文化人士蜂拥而至,并留下来成家立业,几代下来,他们的根留在这里,文化习俗相互交融,但又各自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这些在档案中都有反映,档案部门大有用武之地。
同时,长三角文化圈的建设,使跨地区经营文化项目成为可能。它可以融合各地资源,进行重新组合配置,提升原有的价值,但同时还要看到各地区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只有将地方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现实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进行最佳组合,形成区域性的发展特色,才能形成文化品牌真正的竞争力。如梁祝文化在各地的传说都有特色,不必强求一致或取得某一方的绝对优势,应该共同努力,将其塑造成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品牌,否则败了市场也毁了资源。
具体来说,档案部门可以以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著名的文化遗址、名人故居、名优特产及民间工艺保护和开发为服务目标,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主动总结和研究原有文化项目,找准文化品牌发展的切入点,利用有关档案及传说、诗歌、民谣、遗物等编制成景观指南或人物事迹说明或更高层次的编研作品及文化产品;或为当地文化保护与管理部门提供线索,进行包括网络宣传等形式在内的广泛宣传,并相互交流信息,共同推动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塑造,做大做强。比如著名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出身于浙江,成名于上海;清末画家吴昌硕,系海派画家代表人,又是杭州西泠印社创办人;著名民族资本荣氏企业起家于无锡,崛起于上海,闻名于天下,他们在长三角区域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许多足迹,故居也都建成了纪念馆,类似的名人也有不少,各地档案馆可以联合进行有关档案资料的开发,力争推出有轰动效应的文化产品品牌。选题不怕有争议,其实争议越大,效果越好,不但提高了该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也进一步突出了档案部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也促使社会各界对档案部门刮目相看。
(四)发展信息超市和走出馆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
档案馆应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形成合力,把档案变为活的信息,面向社会,推向社会。目前,许多档案馆已建立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向百姓提供政务档案、现行政府文件、包括婚姻档案在内的个人档案,并走出馆门,走向企业、街道、社区,为社区档案、家庭档案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解决百姓住房动迁、下岗再就业、困难救助等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今后这些工作应该加强和推广。
三、合作共进的主要途径
长三角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实现合作互动,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条途径:
(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长三角地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为提高档案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作出了许多努力,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许多经验值得相互学习,比如,浙江省档案部门敢于争优创先,在省委、省政府的的支持下,出台了《浙江省综合档案馆建筑等级评定办法》,积极指导在建中的20多个新馆,努力建成高品位、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型档案;在网站建设上下大功夫,开展了全省档案网站评选活动,评出了22个优秀网站,打响了档案界的网上品牌。上海市档案馆新馆于2004年4月在外滩开馆以来,在举办会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许多出彩的举动。如举办主题为“走进档案,解读上海”的“活动套餐”,有3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档案夏令营。今年2月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合办《做时代先锋为党旗增辉??建国以来上海市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好的经验,值得在档案系统宣传和推广。今后,应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经常加强馆际工作交流,开展档案学术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新的思路和新举措,带动区域内档案事业的共同发展。
(二)加快信息枢纽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在全球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资源竞争态势越演越激烈,不少档案馆开始实施跨地区征集档案的战略。但受财力、信息来源等的限制,每一个档案馆不可能将所有值得珍藏的档案都收入囊中,而应该放开视野,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馆馆之间资源共享,乃至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各地档案机构可以凭借档案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促进内容的开发,把馆藏档案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转化为数字文化产品,建设浩瀚的文化信息资源体系,同时努力打造地域性乃至全国信息网络的枢纽,建立网站间的钩链,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相互传播信息,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空间,使不同地区在文化资源的享受上具有平等的权利。
(三)拓宽社会功能,打造文化活动中心
档案部门要提高社会地位,再也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服务层面,必须大造声势,加强与各界的联系,以新型的立体的形式建成服务内容多姿多彩、充满吸引力的文化事业基地。各地公共档案馆要办成会展中心,积极举办全国乃至地区范围的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展览、讲座、论坛、交流乃至交易会;也要办成档案中介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活动的内容既要以馆藏为基础,又要走出去、请进来,与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其他民间文化机构合作,相互吸收和展示各地馆藏档案与文化精华,普及档案、科普、文化、经济及军事知识,交流和介绍文化事业管理、资源利用的经验,开展档案咨询、代保管、代整理档案等档案中介服务业务,在人力资源和场地资源上相互借力,开拓文化空间的场所或渠道,增强档案的可视性、易接受性,甚至观赏性。为了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双方双赢的局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外文化机构合作成功的经验,如日本福冈市文化艺术振兴基金会的经验值得借鉴,该会创办于1999年,面向社会集资,该基金会与福冈市美术馆和博物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向它们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向它们推荐展览作品,共同举办文化展示活动,并一同致力于艺术品的商品化。该基金会拥有自己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福冈市文化信息数据库。向公众开放各种文化服务设施,如博物馆一条街、阅览角、录像带售卖厅、艺术咖啡馆等等,展示的艺术样式有艺术品、电影、音乐、舞蹈、文学、亚洲艺术表演等等,还开展公益性的、面向青少年的日本传统经典艺术雅乐的鉴赏活动和收费性的舞台演出与各类艺术讲座活动,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范例。
总之,时代的潮流驱使档案部门更新观念,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加强馆际之间的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创新服务形式,形成互动,共同为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编辑: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