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报社 刘 安
内容摘要:在我国,档案馆业务建设的发展极不平衡,许多档案馆的建筑辉煌雄伟,设备昂贵,衙门气十足,远远没有为查档利用者提供应有的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档案馆已开始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而广大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档案馆事业经费不足,制约着档案馆业务建设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级各类档案馆开始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档案馆作为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必然要适应这种变化。尤其是国家档案局提出“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的工作目标日益深人人心,我国档案馆事业建设方兴未艾。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我国目前的档案馆建设仍有一些不足,不仅在服务上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对档案馆的公益性质,一些档案部门也有模糊认识,这些都与人们的要求相去甚远。
硬件够硬 软件过软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从实现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高度把加快档案馆建设作为落实建设先进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把档案馆作为当地文化建设的形象工程之一。不少档案馆在建筑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等指标上都很优秀,其规模之雄伟,气势之恢宏,装修之现代化,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的档案馆;在馆内设施方面,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影像处理系统、库房安全自动监控系统、缩微设备、温湿度自控设备和电动密集架等应有俱全。
然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不同档案馆之间就参差不齐了。有的档案馆思想解放,勇于开拓进取,抛弃最保守的看摊守业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服务质量、服务作风和服务手段的转变,促进了档案馆融入社会、贴近百姓,社会反响良好;也有的档案馆大楼很漂亮,但服务态度差强人意,档案馆门前冷落,大量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甚至有的档案馆让人望而却步,“铁门、铁柜、铁面孔”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工作作风,使利用者感到压抑、失望和无奈,真可谓“硬件够硬,软件过软”。
事实上,衡量一个档案馆的好坏,并不完全在于馆舍的大小、馆藏的多少,而在于它能为利用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服务。基于我国国情,档案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讲适度规模,其发展要强调内涵建设而不是外延形象的发展。
档案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首先要体现在档案馆的建筑、机构设施和环境上。要考虑到地区、人口的分布和服务的范围,尽可能地方便利用者。有的档案馆偏于城市一角,使利用者跑很长的路,极不方便;有的档案馆设备和布局并不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有的档案馆讲究豪华而并不实用,利用者不得其门;多数档案馆未为弱势群体着想,没有专为残疾人和年老体弱者设置专门的设施,必要的附属服务,比如餐饮、休息等。
最主要的是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需要改变。目前许多档案馆现有的规章制度大都是从有利于档案的保护和便于管理出发,而不是从利用者的使用出发,如利用者在进入阅览室时,不允许携带自己的有关资料,给利用者带来极大不便。
档案馆在开放利用档案的时间上,要改变作息时间机关化的作风,因为双休日和节假日正是人们查询档案的好时间,也正是档案馆开展服务的好机会。
档案馆应简化利用档案的手续,节省利用者利用档案的时间,即使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同样要从利用者便于掌握使用为出发点。
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是挂上一个牌子、开辟一个内容不变的展厅就了事,还应立足馆藏,辅以社会各方面的资料、实物,定期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的专题讲座、座谈,以及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档案,制作音像制品等等,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辐射面,使档案馆真正成为社会所欢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档案馆是提供档案信息的中心不是档案寄存中心
档案界曾经有人提出过“档案产业化”,或搞“一馆两制”,也要引进市场机制。其实就是服务项目收费,提供档案要收费,寄存档案要收费。有的把党和政府部门形成的档案定为“公益型”,把社会服务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形成的档案定为“收益型”,认为“公益型”档案应该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而“收益型”档案其形成方式和利用目的与国家机关形成的档案有本质的区别。“收益型”档案与经济收益有明显联系,它能满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个人某些方面的需要,可搞有偿服务。这些都偏离了档案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定位。档案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地区)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如果把档案馆推向市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变档案馆为“寄存中心”,这是对档案馆性质的改变,其结果只能使档案馆的形象严重扭曲,本职业务工作萎缩,社会职能虚无,名不副实。笔者认为,“档案寄存中心”应该是完全剥离于档案馆之外单独投资、经营的实体。档案馆应该是按归口无偿接受和管理档案,无偿对广大的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服务,这才是档案馆的属性。
综观世界各国,不管其政治体制如何,都不以盈利为宗旨去发展公益事业。西方国家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但在公益事业上仍坚持保护、尊重和扶持的态度,其档案馆大多由政府全额拨款或由社会全额资助。因此,在良好的资金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下,其档案馆整体发展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同时也对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使用。作为保存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最原始历史记录并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档案馆,其资源体系必须相对稳定,完全随着千变万化的市场进行资源建设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体现了公益事业与经济产业的根本区别。
档案馆的发展趋势??数字档案馆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档案馆必将充当一个保存、传播及产生信息的角色。要当这样一个角色,就必须采用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媒介??网络。数字档案馆就这样出现在人们面前。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新兴事物,发展迅猛,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还没有统一起来,还没有关于它的权威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信息库。它不是简单的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但传统的档案馆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信息来源和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正在建设数字档案馆。不过,我们应当看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在概念上存在误区,不少人简单地认为,档案馆档案资源数字化了,上网了,就是数字档案馆。其实,现阶段各档案馆搞的数字档案馆只是档案馆的数字化,反映了档案馆现代化变革中的运作形式,是以现实中的档案馆为基础,并在档案馆的馆藏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以完善扩展档案馆的馆藏结构,扩大和深化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与内容,准确和快捷地检索与传递信息资源,提高和促进利用者对档案馆档案资源利用的效果和能力。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档案馆不可能成为数字档案馆,只能是积极地进行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只能成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成为利用数字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终端,不过是档案馆数字化,或称“数字化的档案馆”,还不是人们需要的数字档案馆,人们需要的数字档案馆领域应更广泛,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仅靠传统档案馆一个领域是不可做到的,必须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它涉及社会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群体概念,不是哪一个档案馆的代名词。
数字档案馆是整个档案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国力的综合提高,还需要档案工作者和其它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实现真正意义上数字档案馆,才能使信息资源共享。
(郭红解、李军摘自《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