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发展编研工作的思考——关于创新和规范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32:2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691    评论:0
导读

上海市档案局冯绍霆上海市档案馆这些年在编研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档案系统内部,社会上,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1997年,上海市档案馆以95.28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评审,与编研工作有关的项目获得满分,就是一个证明。如果把通过国家一级馆评审时考核的项目看作是编研工作的“规定动作”,那末,上海市档案馆还有一些“自选动作”,它们开展得比较早,效果也不错。山外青山楼外楼,上海市档案馆在编研方面取得的

上海市档案局 冯绍霆
上海市档案馆这些年在编研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档案系统内部,社会上,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1997年,上海市档案馆以95.28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评审,与编研工作有关的项目获得满分,就是一个证明。如果把通过国家一级馆评审时考核的项目看作是编研工作的“规定动作”,那末,上海市档案馆还有一些“自选动作”,它们开展得比较早,效果也不错。
山外青山楼外楼,上海市档案馆在编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只说明它在这方面有进步,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从“编”或“研”的单项比较,国内一些先进的档案馆,还有许多地方是值得上海市档案馆学习的。否则,赶超的对象都不清楚,创一流档案工作又何从谈起。
与此同时,自身的经验也必须加以总结。这里就创新和规范化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创新是编研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20年来,上海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处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80年代初,上海市档案馆开始汇编档案史料时,集中地汇编了一批政治史方面的题材。而后,一些经济文化方面的专题汇编,也陆续整理出版。题材面的展拓,是在努力追求创新吧。
从“编”的形式说,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市档案馆从注重汇编档案文献,发展到编辑出版图集,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效。就档案系统而言,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以公布档案为主要任务的馆刊。同其它档案馆的馆刊相比,《档案与史学》,连同它的前身《档案与历史》,力求在比较严肃的学术性、资料性面孔下营造一种相对而言活泼一点的气氛,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创新吧。
与此同时,上海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还从单纯抄纂档案史料,到利用档案史料进行研究,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行了编和研的结合。一批工作人员写出了一些史学论文,一些形式多样、文字生动的介绍历史上的事件、人物的文章,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们从注重为学者们提供史料,到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包括编研工作。这是上海市档案馆在编研工作上跨出的一大步。拍摄电视连续剧和专题片,举办各种展览,都是为此进行的努力。
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新的工作领域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形式不断出现,成为编研工作发展显著的标志。
二、今后还要讲创新
过去的创新,只能说明过去。要想使编研工作不断有所发展,今后还要讲创新。
必须考虑要不要创新。只要社会没有停止发展,只要社会还有档案保存下来,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要求,大概不会有一个到此为止的界限。编研工作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得不断地有所进步。这大概不会有任何疑义。创新是必要的。
社会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所拥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总会不断有所进步。它们在对档案编研工作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创新应该是有可能的。
那么,在不太遥远的将来,编研工作会在哪些地方可能有所创新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还被称作现代史。其实,建国已经50年了,哪有什么半个世纪前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建国以后的历史,这是片有待开拓的处女地,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有关的档案正可以作为这方面的研究的基本史料。为此,建国后形成的档案的开发利用,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是编研题材的又一次展拓,应该视为创新。
上海市档案馆已经把服务对象拓宽到千千万万的社会大众。他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群体,以年龄说有老中青少之分,以文化程度论又有高中低的不同。他们所关注的事不尽相同,喜好不尽相同,理解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习惯不尽相同。编研工作应该尽量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创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编研成果,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不少纪实作品,是参考了档案材料写出来的。人们爱不释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往档案馆的编研成果,大抵呆板了些,说不上有多少“文”的色彩。编研成果的传播和发挥作用,由此受到不小的影响。在这方面如果有所改进,创作一些文的色彩强烈点的成果,是不是能算是一种创新呢?
电脑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编研工作完全可以就此跨进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往抄纂的档案史料汇编,出版的馆刊,拍摄的电视专题片,稍加改变,使之适应电脑、网络的要求,都可以出现在电脑荧屏之上,为需要它们的人们服务。今后甚至还应该编制专门为网友们服务的编研成果。这是一种应用新技术的创新。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可以在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把编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编研工作一定会面貌常新,跟上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需要,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三、编研工作发展要靠两个轮子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度,真理也会变谬误。一味求新求变,刚刚成形的新东西不多时就被更新的东西所替代。看来不断有新面孔,实则一些理应发挥更大作用的、刚刚形成的东西被丢弃在一边,不再有人理睬。这样做,只会给编研工作造成损害。
编研工作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既要在已有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果,形成坚实的基础;又要不断地开拓前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攀登。也就是说,要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同时需要强调要形成一些规范、一些制度。要依靠规范和制度,把不断创新的编研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好东西,一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等等巩固下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同时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的出现创造条件。必不可少的创新,必不可少的规范或是制度,好比两个轮子,载着编研工作这辆车子前进,缺一不可。否则就成了独轮车,很容易倾倒。
编研工作之需要规范,还可以从以下各方面考察。
同其它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相比,编研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它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充分发掘档案中蕴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所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在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同时,还存在着随意性。从课题的选择到材料的加工整理,很多出于编研人员的一转念之间。灵机一动之余,张三有张三的主张,李四有李四的做法,往往从局部看来是可行的,从整体看来,难免会造成一些混乱。所谓规范,或者在有些场合可以叫做制度,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从一些经验教训之中感到,如此这般去做会有成效,于是乎产生的。规范或者制度,都是一种限制,同时它们也是一种引导。编研工作的规范、制度,要有“不准”、“禁止“,限制编研人员不准如何如何。换一个角度看,这种“不准”、“禁止”也在引导编研人员应该怎么做。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
编研工作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有规范。许多档案史的研究人员深信,孔子说的“述而不作”,“多闻阙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就是抄纂工作最初的规范。在这样简单的规范之下,孔子编订《六经》,开创编研工作的先河。随着档案编研工作不断发展,各种规范也不断充实丰富。古代文献学、校雠学方面大量的论著,既是古人从事文献整理的经验结晶,实际上也是他们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的规范。我国之所以有引以自豪的古代典籍,这些规范功不可没。现在编研工作的规模远非昔日可比,各种新的成果形式不断出现,应该有与之相应的规范、制度是否已经足够了呢?
编研工作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它需要档案工作其它环节的支持配合。没有相应规范、制度,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各环节就会互相牵制,给整个档案工作的运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工作重点总会有所变化。只要有必要的制度,不管情况如何变化,编研工作将始终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为制度已经规定了这些编研工作是必须做的,必须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对编研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编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问题不可忽视。随着编研工作的开展,上海市档案馆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1982年汇编《日伪上海市政府》时,就拟订过一个整理加工方面的规定,对转录的注意事项,拟写标题的格式等规定很具体。公布档案按规定要经过审批。此外,还制订了编研课题规定、编研课题管理办法。这些规定、办法,就是规范、制度。依靠它们,可以保证编研工作有序稳步发展,保证编研成果的质量。但是,随着编研工作的发展,这些规范似乎还不够,还有补充完善的必要。
四、规范化的内容
笔者以为,编研工作的规范化,至少应该建立和完善选题规范或者说计划、立项制度、编研课题进行过程中的制度或规范、成果审核制度、组织管理的制度。
1.选题的规范或者说计划选题是一切编研项目的开端。选题的规范化,是编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的核心是拟订选题计划。没有计划,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时就好比矿山的盲目开采,会造成浪费。而硬性规定一切按部就班,事实上也做不到。因为编研工作总要为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服务,而在拟订选题计划时,不可能预见到若干年以后的情况。因此,选题只可能是长计划与短安排的结合,在拟订计划时就注意留有必要的余地,以便需要时作适当的调整。这不等于可以忽视计划的严肃性。选题一旦列入计划,就必须对人、财、物种种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而对责任人,对完成课题的最后期限,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执行时不能随意更改。
具体的编研项目,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在档案史料的汇编方面,可以仿照有些省市档案馆的做法,抄纂出版《中共上海市委文件汇编》,为各方面的研究积累基本史料。这项工作可以成为上海市档案馆基本的编研课题。反映建国后的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档案的整理出版,应该尽快着手。与此同时,上海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档案继续应该出版专集。公共租界、法租界的档案,旧上海市政府、上海的许多工商团体,以及同乡会等社会团体的档案,一些重要的工商金融企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著名人士的档案,它们的整理、翻译、编辑出版工作都应该列入计划。
研究性的课题应该列入编研计划。由于档案编研工作的性质决定,这些研究课题,同样应该侧重于馆藏档案信息的开发。具体形式则有所不同,有些可以是档案史料汇编的伴生物,有的可以是独立的课题。《档案里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编研项目,每年拍摄若干专题。可以考虑在编研课题计划中列入若干纪实性作品项目。
2.立项制度
立项大致有两种情况。对于选题计划中的课题,立项时主要审核承担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可能还有一些自行申报的课题,对它们除了要审核承担者的能力之外,大概还需要审核课题本身的价值和可行性等问题。
作为立项制度,它应该包括审核的标准,并且要尽可能地量化。还应该包括审核的实施细则,对于审核过程中,或是审核前后发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评审人员遇到审核自己申报的课题时要不要回避,课题遭到否决,申报者有没有要求复议的权力,等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便操作。
3.编研课题进行过程中的规范
档案,是编研之本。编研人员与档案隔绝,编研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谈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反之,漫无节制,一旦失控的话,后果也不堪设想。应该形成一些规定,既方便编研人员接触档案,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又能进行有效控制,防止由于失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编研课题进行过程中必须要有的制度。
各项编研工作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应该有规范。抄纂工作的流程和质量要求,由于历史上积累比较多,上海市档案馆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多,形成有关的规定,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在拍摄电视专题片,或是举办展览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可以尝试制订一些规范,对于有关的操作顺序、注意要点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使大家在从事这些工作时有章可循。
4.编研成果审核制度
成果审核,要对编研成果是否合格作出准确的判断。它与立项相似,可能也要包括两方面的规范,一是审核的标准,二是审核的程序。以标准言,有政治方面的,编研成果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国家的法律、党的政策;也有业务技术方面的,要从编研业务技术的角度对成果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或是提出要进行某些方面的修改意见,供编研人员修改时参考。审核的程序,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哪些编研成果要进行审核,由谁审核,如何审核,等等。出版社的审稿制度,可以作为制订审核制度时的借鉴,建立类似的三审制度。
5.组织管理制度
上海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已经不单是编研部门的任务了。这种格局的形成,对有更多的档案人员从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是极其有利的。而在另一方面,需要有相应制度进行管理的问题,由此而更加凸现出来。包括编研工作的组织,工作的考核和奖惩,人员的培训,经费的落实等都要有一定之规。
从全馆范围说,投入多少力量进行编研需要作出规定,以保证编研工作和其它环节的工作能保持均衡的发展,不致崎轻崎重。
编研人员的组织,也应该有制度的保障。除了由部门和个人承担的编研课题之外,有些重大项目,应该组织全馆的力量协同完成。还有一些课题,为了保证质量,或是为了赶进度,也应该考虑跨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工作。这种课题组的形式,应该形成制度,以便灵活地组织人员从事编研工作。
平时的检查制度。课题的审核是在课题终了时的检查。为了督促编研人员按计划达到预定目标,有必要建立平时的检查制度。而完成了多少编研工作的量,达到怎样的水平,针对高中低级的、专职的、兼职的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还应该设置“最低分数线”,作为衡量编研人员工作情况的标准。
与此相关的,还需要建立奖惩制度。完成了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编研成果,或是产生了重大影响,或是长期的编研工作方面作出了贡献的,应该给以与其业绩相应的奖励。反之,达不到要求者,则应该受罚。
没有高素质的编研人员,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编研成果。高素质的编研人员的养成,最根本的是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同时不能忽视,要让有关的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充电”。这,又是需要有制度规定作保证的。
没有必要的经费,编研工作只能是一种美妙的想象而已。按照国家的规定,档案部门的开支中包括了整理出版的费用。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落实国家的规定,保证编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应该建立关于经费分配、使用、监督的制度,以保证经费的使用达到预想的目标。
上海市档案馆正在争创一流。编研工作无疑也要争取达到一流水平。如果在创新上不断取得进展,在规范化方面持续进步,编研工作一流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牛角摘自《档案学探索》2000年第2期)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7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