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芬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不仅应重视科学精神培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也非常重要。档案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资源,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档案独特的人文精神教育作用
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这是一所科学与育人的殿堂,凝聚着大学精神和文化,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形成的高校档案,除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厚重性、史料性外,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极强的示范性,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高等学校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中国的许多历史名人,特别是近、现代史中的许多历史名人,其成长的摇篮是高校,高校也因培育出了诸多历史名人而增光添彩。高校档案则可以完整的名人档案为依托,用生动的图片和大量的实物,展现优秀人物艰苦奋斗的成长历程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诲人不倦赤诚为祖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
2、爱校、敬业和自律教育
高等学校利用档案所保存的本校培养出来的伟人伟绩、名人轶事、经验成果、实证实物等等资料,教育青年学生从历史的延续中,懂得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创新能力都维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尊严,引导他们懂得对自己一生负责;同时教育学生热爱母校,热爱所学专业知识,在校努力学习,以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去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和理想,认识到广博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品行端庄、意志坚强,要学会克己、检点、反省,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3、创新精神教育
展示高校科研档案中收集的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等各个阶段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手稿、原始数据等以及本校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较具影响的新产品、样本、著作手稿等,无论是其动态的过程还是最后的结果,作为成功的范例提供给大学生,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们是科研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可以使大学生洞察科学结论产生的轨迹,启发探索总结,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高校(我校)档案人文精神教育资源的开发
高校档案积淀了人文精神教育的丰厚资源。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凝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灵之气,哺育着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熏陶着成千上万个莘莘学子,在提升人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这些人文精神教育的优秀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1、悠久的校史文化资源
苏州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开创了中国高校史上的许多第一。如中国高校最早出版的年刊,东吴大学1903年出刊的《雁来红》;中国高校最早出版的学报,东吴大学1906年出版的《东吴月报》;中国高校中最先开办法科(1915年)及招收法学硕士生;中国高校最早授予硕士(化学)学位的高等学府;中国教会高校中的首位华人校长及最早取消强迫性教堂礼拜与课程必修;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创了中国电化教育的先河;全国第一家万能投影显微镜在原江苏师范学院诞生等等。这些引以为豪的“率先”是学校的历史遗产,更是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持续动力。
2、优秀的革命文化资源
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进步团体,如文学研究会、东吴新闻社、姐妹兄弟团等,组织爱国学生声援“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的斗争史和大事记;东吴剧社的抗日情怀以及东吴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有关烈士带领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迎接解放、护校复学等运动。这些事迹和风范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辐射着中华儿女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执着,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优秀内容。
3、杰出的名人文化资源
一百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董寅初、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木梁)、查良镛以及李政道、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这些杰出的名人效应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穿透力量,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4、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
苏州大学在百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成功进行了数次高校重组和改革,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了新的突破和飞跃。现在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十一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性都大学。特别是进入国家一百所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全国高校教学评估第一名以后,近几年又连续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4项,还培养出了像奥运会冠军陈艳青、世界竞走冠军周春秀等名将。苏州大学以其深厚的校园文化、优秀的办学传统、超率的办学实绩享誉各方,对年轻学生的影响异常深刻,异常深远。
5、典雅的文物文化资源
苏州大学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古迹。如格堂、灵堂、钟楼、方塔、东吴体育馆、尊师轩等建筑文物都散发着古色古香,透视着中西文化厚重的历史,都是教育学生的“素材”。
三、高校档案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特点
利用档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较之报告会、政治课等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1、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说服力
档案有历史性、真实性的特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给现代人以许多启迪。事实胜于雄辩,档案客观,真实地记载着学校的昨天,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客观、实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陈列学校在各项评比、达标、验收活动中获得的证书、锦旗、奖匾、奖杯、奖牌以及陈列重大外事活动中对方赠送的礼品、著名人士的题字题词、师生在国内外获奖等资料和实物,学生们能够看到它们记载了上级部门或评检机构对学校各项活动的评价和真实的历史记录。我校建立的校史博物馆,展现苏大创办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与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和卓越成就,在学校和社会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档案中保存的苏州大学前身之一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郑壁疆老校长半个世纪以前大量的手稿、资料、图片,反映了当时办学的指导思想、规划、打算、方案以及为了办学,变卖家产、房产,维持学校发展等感人事迹。从这些档案中,农学专业的同学们看到了老前辈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以及办学的艰辛和创业的足迹,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勤奋学习,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档案与理论课不同,理论课主要靠逻辑推理、理论灌输去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大家的觉悟,这样就容易使某些人觉得枯操、乏味,不爱听。档案有直观性、原始性的特点,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以利用档案制作电视剧、录像片、幻灯片,供教学和教育使用,把真实的档案进行艺术处理,配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以立体形式传达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寓教于乐,在形象化教育中进行思想教育。如反映我校蚕桑老前辈生平、事业及爱情的电视剧《伺心茧》,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音乐优美,吸引了广大的青年学生。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爱好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向上,严于律己,将来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出色的档案。
3、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教育往往注重“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的感染。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受教育者停留在只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境地,或者出现“当时激动,过后不动”的情况。这样,就不能真正收到实效.以档案资料进行思想教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不仅可以“入耳”,而且还能“入脑”、“入心”,使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进入青年学生的心灵。如我校新生入学,通过参观陈列室、收看录像片,读校史、看画册等形式,了解了学校艰辛悠久的历史、“勤、诚、朴、谨”的传统、“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校情、校史,有利于激励师生继承严谨治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有利于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
由此可见,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学校档案工作者,要以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紧紧围绕全校工作的大局提供优质服务。要以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