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之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馆室管理 » 正文

城市发展与档案文化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8 19:25:31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028    评论:0
导读

最近,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媒体引起不小的反响。一幢建于1937年的大楼,除了外观和框架结构不变,内部被装饰一新,4个楼面近2500平米的面积用作档案展示厅,2个楼面为纸质文本档案和电子文本档案阅览场所,另外还有多媒体视听室、报告厅等,一个具有档案和政务信息查阅、档案文献展示、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档案文化服务窗口,亮相在上海的繁华之地外滩,这在全国档案界无疑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

最近,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媒体引起不小的反响。一幢建于1937年的大楼,除了外观和框架结构不变,内部被装饰一新,4个楼面近2500平米的面积用作档案展示厅,2个楼面为纸质文本档案和电子文本档案阅览场所,另外还有多媒体视听室、报告厅等,一个具有档案和政务信息查阅、档案文献展示、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档案文化服务窗口,亮相在上海的繁华之地外滩,这在全国档案界无疑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确实,将一幢建筑面积超过9000平米、高11层的市级优秀建筑保护单位改建为档案馆的一个分馆,将它作为档案公共服务的一个专门场所,这不能不说是上海市政府构筑都市文化的大手笔。参观过这座档案设施的国内外档案界的专家在感叹里面的设施一流,展览新颖,环境典雅的同时,无不对上海市政府能够将坐落在“钻石地段”的大楼辟作档案馆表示莫大的敬佩。这其实鲜明地反映了在如何推进城市发展方面,上海市政府已有了新的理念,同时也表明档案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这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逐渐被提到重要位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城市文化建设应该是先进文化组成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展开,一方面是城市化趋势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原有的城市都在朝更高的水平发展,这一切都引发人们认真思考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问题。多年来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对城市走向的变化、对城市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影响力,它反映甚至决定一个城市的品格;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居民起着哺育和熏陶作用,它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决定了它的知名度和它对世人的吸引力。为此,文化设施,尤其是公共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品种、质量和规模等,既是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等级的重要标志。
档案文化设施建设被列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方面,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这显然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有关。当经济水平还处在温饱阶段,各方面都急需资金去解决困难时是很难把档案文化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同国际上先进水平的差距。档案文化建设在世界各国,特别在发达国家,都受到重视。国外档案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所有的国家财富中,档案是最为珍贵的”,“对它们的爱护标志着我们的文明程度”。受这种理念所支配,在许多发达国家,国家或地方政府档案馆,不但馆藏丰富,设施精良,而且它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都是当地的文化象征,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护,是人们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场所。
中国的档案文化说起来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的石渠阁到清朝的皇史晟,历史上档案典籍之丰富和庋藏机构之考究,同世界上比毫不逊色。但长久以来它同老百姓一直距离很远,只是封建皇朝的御用工具。新中国建立后,20世纪50年代全国纷纷建立了档案馆,一开始它也不是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来建设的,其功能主要是集中保管党政机构产生的档案。后来把档案馆定位于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实际上并没有到位,无论是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还是所具有的功能,甚至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反映出文化性很弱,政治性很强,因此当人们谈到档案馆,免不了会把它同“神秘”两字联系起来,更谈不上公众对档案文化的享用。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才逐渐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档案界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学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价值,在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和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档案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在融入社会。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档案文化建设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而其核心则是档案文化设施??档案馆的建设,因为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在档案文化作用的发挥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档案文化影响社会最重要的场所。对一个城市来说,档案馆在诠释城市历史、展示城市文明、提高市民素质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使档案走出神秘的库房,面向社会公众,拉近了档案与老百姓的距离。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加强,民众的知情权得到尊重,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被提上日程,档案馆又开始朝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转型,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公众。由此,近几十年来在国外档案界所发生的“以国家为基础的司法?行政档案话语转向以更广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用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档案话语”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露出萌芽,档案馆单一地提供公文档案查阅的模式正在悄悄地向提供多元档案信息转变。
当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和精神产品,而新颖的档案文化设施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要,因为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其功能和作用非其他资源可替代,档案信息可以同其他的资源形成互补,由此对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提供帮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吸取营养,档案文化设施理应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公民与档案馆关系的密切程度多半同公民的整体素质有关,而且往往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公民的文化素养越高,其重视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性,自觉利用这种信息资源的程度也越高。由此可以推测,随着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同档案馆的密切程度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档案文化设施同人们关系的日益密切,档案文化将同图书文化、博物文化一样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帮助和乐趣。
综上所述,从更深的意义上来理解,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开设,不仅仅是在外滩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景线上又多了一个现代档案文化设施的景点,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上海城市发展一个新的理念:档案文化建设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当然,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出现,只是表明新的变化才刚刚开始,新的档案文化设施建成后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一个过程,硬件设施虽然有了,软件管理还有待完善,预期的对社会的服务和对公众的影响,还有待时日,但对于上海城市发展而言,档案馆外滩新馆的能量无疑会慢慢释放并产生连锁效应。若干年后,当上海的市民很熟悉并且从内心喜欢档案馆外滩新馆这个档案文化设施,时不时会想到前往那里转一下,就像平时人们向往图书馆、博物馆一样,去那里获得些信息,汲取些知识的营养,或者作一番休闲和审美的享受,到那时,也许可以说,这个城市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那时人们的文化素养已非今日可语。
(马长林)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dawindow.com/tech/201808/61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档案之窗(dawindow.com)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7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