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霞 赵伟华 李森宜
随着部分高校的合并,档案工作在按照学校规划同时进行合并整合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影响整合管理协同效应的重要问题,如管理主体、思想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资源分类与融合等,了解和把握各个界面的内在变化规律和特点,对于档案工作整合管理科学有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思想的整合
档案工作管理思想,是?个档案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过工作实践的长期积累、凝练、发展而形成的。它属于一个档案部门精神层面的东西。既是血脉渊源的沿袭,又是时代精神的伴生,是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双重反映。因此,管理思想是一个档案部门的追求和内在灵魂。
管理思想的整合,就是合并高校档案部门要重新确定自己的管理理念。重新确定,即被合并的每一高校的档案部门应放弃自己固有的管理思想,诞生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也就是说,统帅着管理主体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将得到重新塑造、确立,由此决定的物质层面的工作目标、模式等方面也必将随着改变。然而,合并高校档案部门面对原先固有的管理思想的放弃,全新管理思想的出现,管理主体在心理上是需要经过犹豫、沉默、接受、适应、融入等几个漫长的过程。管理思想的融合,是需要经过?定时间的。对固有管理思想的放弃,管理主体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不适应,也将导致物质层面的不适应。实际上,管理思想的整合,既是对各高校原思想理念的一种放弃,也是对其理念的一种新的提升,既可保留各自原思想的特色,又可再现各自思想的精华。面对整合的困难和障碍,档案人员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高校合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部门作为高校合并的一个机构,有关人员必须有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全新价值追求,自觉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在相互接受和适应中寻找认同感;其次,需要科学定位,即对合并高校档案部门的实力、能力、管理范围进行全方位了解后,确定属于合并高校档案部门应有的管理思想。
二、管理体系的整合
合并前任何一所高校的档案部门,作为一个既具行政管理权,又具业务管理特色的一级机构,都有相对封闭而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以一定的规范维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长期固化了的管理体系,往往与原学校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利益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外在因素很难融入。而打破这种长期固化了的管理体系,仅仅是表面现象,新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的真正建立,才是档案工作改革发展的真正意蕴。
管理体系的整合,不能囿限于单单是一个新的体系的建立,否则,它就会缺乏创新与发展力。整合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有序统一的管理结构、规章制度、利益保障体系,并尽快实现合并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在合并高校整体利益的约束下,要排除既有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上的工作方式等障碍,从档案工作的管理体系、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迅速达到一体化的运转状态,而不是守摊观望。整合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调整工作方向,调整方向取决于合并后新的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法规制度,并不是只作简单的人员调整,要按照《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新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从加强管理开发资源、灵活服务的目的出发,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体系。其次,面对多校区、多机构、多层次的实际情况,管理网络要科学划分,合理设置,保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有机整体,以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利用。再次,管理制度的整合管理,其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科学统一的规范体系,统一管理主体的行为规范,使管理主体得到应有的导向和约束。
三、管理主体的整合
管理主体,即档案管理者,这是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的高校档案部门,综合实力的差距大多表现为管理主体质和量的差别。整合管理主体,就是充分实现人的价值,让主体能够获得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对合并高校档案工作的贡献率。但就管理主体的内在需求来说,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这就增加了整合管理主体的难度。如果他们对合并后所提供的机会条件不满意,自身价值无法发挥,将会导致思想懈怠、工作停滞不前,甚至人才流失。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出发点的基础和根本原因,因此,整合管理主体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寻求、创造“人”与工作的适应环境,在考虑学校整体利益、档案工作目标实现的同时,要尊重个人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并关心其自我进取。
一般来说,合并高校档案管理主体整合的主要对象有领导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三个层面。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其紧密融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程度上的集体功效作用。对于领导者,要通过整合,使其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坚,对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档案工作的改革发展;一般管理人员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层面,要合理调配、提供适宜条件,让他们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四、管理模式的整合
模式,是一个单位工作运行的脉络,它关系到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确立,是合并高校档案工作实现实质性合并的首要和关键因素,它以一定的规范,保证档案工作秩序有序、有效运转。合并前的各高校,都有一套经过多年不断完善.且已经习惯了的管理模式。学校合并以后,档案工作管理特征虽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已远远不能适应合并高校办学地点分散、办学格局与办学模式均发生根本变化的实际状况。管理模式的整合,就是要打破原有学校、原有制度、原有模式和原有习惯,建立起与合并高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一般来说,随着学校合并后院系等方面的调整,应打破各校、院系档案部门职能分散、各自为政的旧模式,建立以学校综合档案馆为中心、以各院系档案室为具体管理部门的纵向业务管理网络,并统一制定发展现划和制度,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管理与分散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院系档案室可作为档案馆的二级机构。
五、档案资源的整合
高校合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其资源优化和优势互补。档案作为重要的办学资源和基础,整合后将极大地促进其优势互补。档案资源的整合不能简单地采取同类项合并。由于原各校档案分类方案并非一致,如果简单地把档案合并集中起来,势必给档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因而,高校合并以后,档案资源的整合要针对合并前原各校不同历史沿革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宗的设定。首先,把原各校的档案作为一个封闭的全宗保留利用;其次,将合并高校所形成的档案设置为新的全宗,如果存在多个校区,可在全宗下设子全宗。
参考文献:
1.上官萍:高校重组后的档案整合,《档案学通讯》2002(4)
2.江凌:合并后的大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档案学通讯》2002(5)
(壹心摘自《中国档案》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