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上海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 吴辰
(2005年3月4日)
一、2004年全市档案工作的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各项工作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档案服务取得新成绩。
作为上海档案部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新亮点,市和区县档案馆积极贯彻《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下,于2004年5月起全部开展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并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服务工作,外滩新馆和黄浦、杨浦、卢湾、徐汇、金山、青浦等区档案馆还采取节、假日开放和主动向社区发布查阅信息等一系列措施方便市民利用,至去年年底,共接待查阅8万多人次,其中外滩新馆接待查阅7700多人次,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央新闻单位依法行政采访团、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研讨会代表等对市政府指定档案馆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场所及档案馆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编研服务作出新成绩。市和区县档案馆编辑《档案参考》、《档案信息摘报》、《新闻档案》等多种简报,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编写《城市记忆》、《浦东营造风韵》、《嘉定改革开放25年要揽》、《虹口书目(1990-2004)》、《奉贤收藏》、《南汇印象》、《崇明大事记》、《青浦区政府实事项目汇编》等数十种史料、图书,虹口等区年鉴编撰工作取得新成果;市档案馆续拍《追忆----档案里的故事》50集,取得良好效果。
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档案部门的群策群力下,于2004年4月23日成功开馆,并通过举办《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等10个展览、推出“走进档案,解读上海”学生活动、设立东方讲坛举办点、开通“城市记忆”母亲河巡游热线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拓展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取得7个月接待参观来访超过12万人次的佳绩,已经成为本市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文件资料的查阅服务中心、城市发展轨迹的展示窗口、党团组织的活动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二课堂和市民享受档案文化的休闲场所,正向建设国际一流的公共档案馆的目标迈进。
(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法制建设有了新突破。市档案局配合市人大完成对《上海市档案条例》的修改工作,制定《关于加强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的意见》等行政规范性文件。宝山等区已经启动档案工作“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被列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市和区县档案局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做好档案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许可主体的清理工作。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单位、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市档案局先后对洋山深水港、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三峡移民指挥部办公室、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球扶贫大会、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本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建档工作等进行检查指导,嘉定、金山等区档案局加强对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登记、检查和验收,闵行等区档案局深入开展区级机关文件“归档月”活动,普陀区档案局制发《国有企业改革档案处置实施细则》,规范国企转制中的档案流向,从源头上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市和区县档案局还开展档案普法巡讲、培训,组织全市档案普法演讲比赛和华东地区档案法制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
业务指导有了新进展。市和部分区县档案局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积极参加全市“诚信月”活动,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等58家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及其下属577家单位向市档案馆移交了信用档案数据;继续推进机关文件归档“三合一”鉴定机制的试行,市政府外办、市人口计生委、市监狱局、市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等认真做好文件归档鉴定试点的推广工作;各区县档案局进一步加强对居委会档案管理指导和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学校、居民家庭的建档指导,全市91%以上的居委会达到档案管理区级合格标准,闸北区开展了档案进社区、进楼组、进家庭活动,徐汇区还把家庭建档纳入全区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康健街道开展家庭建档示范活动;松江、南汇、崇明等区县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重点做好农业农村档案管理,并探索建立“农保”、“镇保”档案;普陀、黄浦、卢湾等区档案局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晋升为市级;本市各系统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综合、财税、金融等系统纷纷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或档案协作组工作。
(三)档案科技教育取得新进步。
档案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基于涉密网的档案文件交互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一批科研项目,全市有6个档案科研项目在国家档案局获奖,获奖数量继续在全国名列前茅,并成功举办2004年上海国际档案信息化暨现代办公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市档案局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统一了全市婚姻登记档案等目录数据库结构的规范和标准。长宁区档案局形成全区机关和档案馆文档一体化管理“五个统一”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考核的做法。2004年6月2日,国家档案局在长宁区召开全国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座谈会,总结推广长宁经验。闵行、奉贤、宝山等区档案局馆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应用档案综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计算机管理水平。
档案目录中心建设得到加强。市档案局馆推出档案目录中心通用版系统,成功开发上海档案目录中心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一门式检索体系,闸北、静安、杨浦区级档案目录中心已与市档案目录中心联网;目前市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共有全文信息490万页,检索基本数据298.6万条,专题数据4.5万条,区级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合计总量达592万条。
网站建设有了新飞跃。上海档案信息网站围绕外滩新馆开馆、政务信息公开等局馆重点工作和社会热点,采编信息400多万字、图片1300多幅,提前1个月完成点击率突破100万大关的目标,走在全国同行业网站前列;全市已有15个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城建档案馆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等建立了网站,闸北区档案局馆等提供的网上服务受到欢迎,长宁、松江、静安等档案网站在本市区县档案网站评比中成绩出色。
教育培训继续受到重视。市和区县档案局抓好继续教育并举办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完成了岗位培训系列教材和档案专业任职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出版,研制了档案教育与培训管理软件及计算机教学课件。市档案局还与上海大学合作举办首届档案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档案专业自学考试毕业人数达到200多名。
(四)档案基础工作取得新进展。
档案资源进一步丰富。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市和区县档案馆共收集约2万件政府公开信息,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外经贸委、市政府外办等单位在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工作中积极主动。市委办公厅认真做好中央领导同志视察上海和市委主要领导人部分公务活动照片的送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力支持市档案馆做好重大活动音像档案的现场摄录工作。市政协办公厅主动做好重要声像档案移交工作。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上海筹备办公室、全球扶贫大会上海筹备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上海筹备办公室和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等及时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移交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政府办公厅、市科委、市经委和市委党校等32家市级机关、单位积极做好1978~1990年档案及其档案目录数据移交工作,其中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和市妇联等已达到文件级编目。市金融工作党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政府参事室、市委老干部局和市文史馆等61家市级机关做好1991~2003年未进馆的档案目录数据移交工作。市教委、上海银行等做好撤消机构档案移交工作。16家破产、撤并企业已将档案移交市档案馆。区县档案馆开始提前接收形成满5年的机关重要档案,长宁等区还同步收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18家区县档案局馆向市档案馆移交专题档案数据近457万条。市和区县档案馆还向社会征集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改善了馆藏结构,并跟踪重大市政建设,实地拍摄大量珍贵照片;市档案馆首次尝试对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等地区进行航拍,形成照片540多张,录像近110分钟。
整理编目步伐加快。市档案馆完成20余万卷馆藏房产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扫描工作;在加强档案鉴定和完善编目的基础上,向社会新开放两批档案、资料3万多卷册及3万多张照片。以资政服务和公共服务为导向,市和部分区档案馆还编制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上海城市规划》、《近代工业企业资料目录》等多个档案专题目录。
全市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档案安全保护。市和区县档案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加大对新进馆档案的安全检测和消毒力度,加强安保设备的维护,抓紧抢救破损档案。崇明县档案馆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挤出9万元经费更新库房设备;浦东新区档案馆加快档案抢救步伐,采取机械和手工结合的方法,全年托裱档案3.5万页,修复档案1000多卷。
(五)档案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继续深入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活动,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文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倡导、有力推进学习型组织的争创活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及时传达贯彻和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及中央纪委、市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重视廉政制度建设,把握关键环节,加强监督管理;注重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及工、青、妇组织的作用,抓好“凝聚力工程”建设。加大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更加有利于档案工作开展的环境;创新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鼓励干部参加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使档案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回顾2004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去年本市档案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成绩,主要是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部门准确把握服务方向和各部门通力合作。但对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档案工作还需要在进一步丰富档案服务资源、开发公共服务功能、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求“十一五”发展的准备之年。各级领导对今年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底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全国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档案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更好地运用档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做好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扎实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各地各部门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档案工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要求2005年全国档案工作要突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题,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队伍建设,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最近也强调,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发挥窗口作用,主动开展为民、便民、利民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再攀新高。
按照这些新要求,2005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档案工作在与上海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一)突出服务主题,强化资政服务和公共服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要紧紧围绕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以及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两个率先”过程中的难点、瓶颈和前端性问题,搞好史料研究、案例借鉴和专题参考等服务工作,把历史的与现实的、静态的与动态的、档案信息与相关资料紧密结合起来,编出有质量、有水平、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争取资政服务有新的突破。
面向社会、服务百姓,积极为社会各层面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档案服务。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档案部门做好政府公开信息利用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上海档案部门要在已经实现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功能,创新服务,使阅览窗口成为查阅各类档案、政府公开信息及其相关信息的综合窗口,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人员查阅需求的特色窗口,深入街道社区、农村乡镇现场服务的流动窗口,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的亲民窗口。根据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的需要,办好《做时代先锋为党旗增辉----建国以来上海市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展》和《上海风情》东欧巡回展等,进一步把展览办成精品,并继续走出国门宣传中国,宣传上海,使展览窗口成为宣传先进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弘扬上海城市精神的教育窗口。进一步树立“大编研”观念,发挥优势,集中智慧,形成合力,向公众提供多系列、精品型、普及型的档案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按照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要求,在外滩新馆公共服务取得示范效应和先发效应的良好基础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发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抓好学生课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公众旅游观光等服务工作。
(二)宣传档案条例,强化依法管理档案。
结合“四五”普法,兴起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上海市档案条例》的热潮。要针对不同对象,联合有关方面,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包括媒体宣传,编写宣传手册,召开大型座谈会,举办研讨会、网上论坛、网上月月赛、专题讲座和继续教育培训班以及组织巡回宣讲等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观念。档案部门和档案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把对新条例的熟知程度作为考核档案干部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制定和完善与新条例相配套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具体操作方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依法可随时开放档案的提前进馆,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工程建档管理的提前介入,重要档案的登记监管,政府公开信息的及时送交,重大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档案的组织验收等规定落到实处。争取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重要档案的监管办法。加快档案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把贯彻新条例与推进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行动纲要》的要求,严格规范档案行政行为。把执法检查作为档案行政管理的主要抓手,形成制度性、经常性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方式,疏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情况,明确监管对象,采取定期考核等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监管力度。重视和发挥档案中介机构作用,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
坚持和完善市、区县档案局和街道乡镇档案机构三级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档案行政管理的主体地位和服务作用,保证党政档案、科技档案,以及城市建设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社区档案、民营企业档案、“三农”档案、社保档案、人事人才档案等其他各类专门档案的有效管理,做到及时建档、齐全完整、流向清楚、利用方便。
(三)加强基础工作,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继续大力做好档案资源的接收征集工作。正常性的接收档案,要列出计划,滚动接收,常抓不懈。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档案的提前接收进馆,要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围绕展览等公共服务需要的档案的接收和征集,要有前瞻性。名人档案等具有较高价值档案的接收征集,要明确范围,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规范。继续收集行政规范性文件及与行政行为有关的信息,包括年鉴、志书、年报、图册、画册等各种资料,以及企业、社会团体乃至个人需要查找的资料信息,特别要注意整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内外接收征集反映上海历史、人文和地方特色的档案文献资料。
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前端监管。要采取依法登记和目标管理双管齐下的办法,督促各级档案馆、室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其他重要档案的收集,包括完善重大活动声像档案的建立和影视资料的采集,构建以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其他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为基础、社会团体和个人档案资料为补充的档案资源体系,形成多载体、多元化、地域化、数字化的档案构成新格局。
加强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要采用先进技术,注意从档案的形成、保管、利用等环节做好档案安全保密工作。摸清档案保护现状,列出计划并形成在利用、编研、数字化过程中即时发现即时抢救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广条形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依法做好开放档案的工作。要集中精力、人力和物力,加快基础鉴定工作的步伐,抓紧开放历史档案。推进形成单位、档案馆和社会有关专家“三合一”的鉴定机制,抓紧开放依法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类档案以及涉及公众合法权益的现行档案,把现行档案开放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并探索依申请开放档案的工作。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速推进数据库建设。除有计划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外,要开展档案室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收集的各类档案包括声像档案等,实体要及时入库,信息要同时在数据库显现。
规范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要加强研究,抓紧协调,尽快出台符合上海实际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积极推广长宁区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典型经验,推动文档一体化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并纳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
提高档案网站建设水平。要综合利用档案文件资料、政府公开信息和各种相关信息,并在网站得到全面反映,特别要办好网上展览和查阅利用等受公众欢迎、便民利民的栏目,加紧建设市和区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寻找突破口,扩大覆盖面,把档案信息网站办成知识网站、服务网站和门户网站。
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要坚持从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技术性标准三个方面系统规划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从实际需要出发,尽快制定对已有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标准和电子文件管理的统一标准。
继续推进档案目录中心建设。要完善档案信息化检索体系,结合利用需求的实际,整合和扩充不同类别、不同专题的目录数据,进而达到查全、查准、方便、快捷,提高检索质量。加快推进区县档案目录分中心建设的进度,使之尽快与市档案目录中心连接,切实发挥市、区两级档案目录中心的作用。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准确把握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在档案鉴定、数据录入等各个环节把住审查关,避免控制数据的泄露。从思想、管理、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异地备份等,做到既能监控预警又能应急防范,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五)总结“十五”经验,编制好“十一五”规划。
要认真总结“十五”发展经验。“十五”期间,上海档案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方向,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需要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得到发扬。
要明确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坚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的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共享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开放性、有效性,全面提高本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上海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科学确立“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纳入市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公共档案馆建设为核心,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为“龙头”,各区县、街道乡镇为网点,依托上海档案信息网,构建全市档案公共服务的网络化体系,进一步提升档案公共服务的综合实力,全面实现国家档案局要求的“档案安全保管的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的四位一体的功能,更好地为本市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服务。
市和区县档案局馆要按照上报档案专项规划的要求,把握时间节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六)贯彻人才战略,强化档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市档案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教育警钟长鸣,党风廉政制度继续完善,党风廉政监督有为到位,确保每个干部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自觉做到克己奉公,坚持勤政廉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档案行政管理与实体管理、档案利用工作与基础工作、档案开放与保密等关系,在真、实、勤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根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一方面档案工作要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领导档案事业发展的能力。着重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档案事业发展的能力,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档案服务的能力,履行两种职能、加快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建立和谐工作氛围、凝聚档案队伍的能力。特别要重视档案部门领导班子整体能力和个体综合协调管理能力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要继续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教育档案干部在岗位锻炼中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进一步完善岗位交流制度,把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放到档案工作一线岗位去锻炼。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包括组织到国外进修学习。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关心人才,带动整支人才队伍建设。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全市档案部门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艰苦拼搏的工作作风,全面完成上海档案事业发展“十五” 计划,推动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上海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