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
1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定与推行相关的标准规范尤为重要。
推荐使用统一标准规范是适应档案信息采集、利用网络化的需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宽带网络技术,向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档案信息内容,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有效性和高可用性。因此,要实现多个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中实施资源信息的有效发现、定位、检索和导航,就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保证广大用户对存取海量信息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推荐使用统一标准规范是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多样性的需求。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是网络信息资源,形式多种多样,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加工中应用的标准规范就必须针对这些类型的信息进行管理。
推荐使用统一标准规范是满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需要。随着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快速更新换代,存储媒体也将面临在新设备和新系统中的兼容性问题,使得数字资源的永久性存储问题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因此,必须采用一系列新技术,使得在信息技术持续快速更新和数字对象及其元数据的存储量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能够保证数据资源的长久保存。此外,还必须预测和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当前的标准和规范能适应以后的变化。
制定我国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家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方针,同时也要兼顾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档案信息化方面标准规范体系相衔接。
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建立全国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要按照国家已经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及其要素来制定。同时兼容行业和地方的情况,以求上下兼顾,相互配套,形成较严密的体系。
2.符合国情并适合国际间的衔接。
世界各国档案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档案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一个档案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些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较早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用先进技术较早,它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我们将来也可能遇到。因此。中国档案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的确定,既要符合中国国情,能反映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也要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考虑国家间信息化水平互相接轨的因素。
3.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在规范中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时,在考虑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方面标准规范体系要具有综合性,以尽量少的标准完成综合信息管理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使设计的指标能客观地反映问题,以真正做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量化的依据。
4.具有导向性。
任何一种标准规范体系的设置,在实施中都将起到引导和导向作用。为了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将从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培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在档案事业发展中主导作用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引导,使中国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在科学、可靠和可行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促进中国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尽快缩小与国际间档案信息化发展差距的基础之上。
2 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各国在 21世纪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要有政治远见,及早研究对策,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知识成为事业发展决定性的要素,人才成为事业发展的核心。我国档案部门实施“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的战略,特别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宏伟工程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档案管理经验、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一批热爱档案事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原则、方法的资源建设队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队伍。
通过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规范建设与实施、相关技术的使用与研究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各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重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
要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社会氛围,创造、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档案信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健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实现“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人才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及各类档案技术专家。探索新形势下加速档案信息化人才骨干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把培养档案信息化人才骨干当成当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来抓。档案信息化技术人才骨干的培养,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进行。
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注重发现具有潜质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努力拼搏。要大力倡导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团队精神,努力培养青年科学家群体。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创造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不断探索培养优秀青年档案信息化人才的新途径。
档案信息化规划的实施与落实,需要引进、开发、投资建设一大批档案信息资源及网络基础设施,为保障档案信息化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来专门从事资源及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考虑队伍的稳定性,培养对象的选择,要注重是否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否热爱档案事业,同时在政策上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措施。
各级各类档案教育培训中心应该充分创造条件,采用多种途径对档案信息化人才进行培训。一是广泛开设计算机课程,尽快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教育,组织档案工作者参加社会认可的计算机应用资格证书考试;二是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和实习环境,加快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等信息化生产的软件和设备,与社会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的接轨;三是让更多的档案工作者参与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这样,一是可以让更多的档案工作者有机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二是可以在教学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基础上,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三是可以在目前国家投资有限、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档案信息技术人才建设的快捷之路。
各级档案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档案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