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档案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教育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改革开放前由一个学校进行高等教育的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短期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教育体系。档案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档案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推动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然而,社会在前进,改革在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档案教育,尤其是高等档案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面向21世纪,高等档案教育应如何改革,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1994年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时代需要的跨世纪人才。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指示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这一指示同样适用于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实践。本文从分析高等档案教育面临的问题及21世纪对档案人才的要求人手,探讨我国高等档案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档案教育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一起运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必然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的人才意识加强,人才观念更新,评价人才的价值取向改变,人才素质结构以及人才培养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高等档案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对招生生源的冲击
随着缴费上学制度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考生增强了对报考专业的选择。他们纷纷报考应用性强、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而一些传统的属基础学科的长线专业则被考生们所冷落。档案教育虽属应用性专业,但因其运用面较窄,吸引力不强,在招生生源方面无法与一些热门专业相比。目前,一些学校的档案专业已出现了生源不足,招生困难的局面。
(二)对毕业生就业的冲击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已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法所替代,并且已逐步过渡到在政府指导下,毕业生进人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的新就业制度。这使得档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档案教育的高速发展,使档案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压缩人员以及档案部门实行定岗定编的情况下,社会对档案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了。二是由于档案专业面较窄,择业的自由度小,所以档案专业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择业较难。因此,这几年来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已发生变化,从主要到档案局、馆和国家机关转变为主要到工矿企业和经济建设部门,从单纯的档案部门转变为各管理部门。
(三)对培养目标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档案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以机关文书档案管理为主体的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目标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档案管理的综合化、档案内容的专业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要求档案专业人才应当成为既掌握档案学理论、档案管理知识,又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能,同时具有以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对教学内容的冲击
1985年6月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召开了全国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发展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了当时档案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弊端:传统课程多,反映新的科学技术的课程少;文史课程多,数理课程少,现代化管理手段方面的课程更少。十多年来,各高校档案专业按照《意见》的精神对教学计划作了较大改动,课程设置中的上述弊端也有了较大克服。但是,由于培养目标的偏差,导致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具体表现为:有的课程内容与档案工作实际情况脱节;课程设置不配套,知识零乱而不系统;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好,内容重复现象较为普遍;理论务虚的课程多,应用型的课程少等等。
(五)对教学方法的冲击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优生劣汰的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应注重学生能力要素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知识灌输型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档案工作的实践性、技术性使档案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素更显不足,不少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往往要经过几年的适应,才能独档一面地展开工作。
二、高等档案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等档案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是挑战,更是新的发展机遇。在冲击面前不惊慌失措,不怨天优人,而是从市场经济和高等档案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档案教育出人才的新模式、新途径,全面推动高等档案教育的改革,这也必将带来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新繁荣。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走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关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因素。因为,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原有的旧思想、旧观念。可以这样说,改革能否深入下去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清华大学去年开展了在世纪之交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足以说明了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高等档案教育改革要想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变 应 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显现,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急切呼唤和讨论主题。例如,作为我国52所素质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的河海大学,为加强素质教育,开始在全校实施“1442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南大学则在国内率先推出《素质教育纲要》,成为我国第一所对大学素质教育进行比较系统的思考并将全面付诸实施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把政治素质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江泽民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应成为大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必修课。讲学习,就是要求大学生们以充沛的精力投身于学业,这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讲政治,就是要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是大非问题,不能回避,不能含糊。讲正气,就是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们的社会道德感、责任感和正义感。高素质的档案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在更高层次上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2)变专才教育为复合型人才教育。长期以来,教育界在专才教育、通才教育和复合型人才教育上争论不一。高等档案教育观念的更新,亚需摆正这三者的关系,以确立正确的培养模式。传统的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的专才培养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档案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尴尬局面足以说明专才教育的弊端。然而,未来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加快,以及职业转换频繁等特点是否就意味着通才教育在21世纪将占主导地位呢?结论是否定的。因为我国的国情是,高等教育是一种十分紧缺的资源,为了使相对有限的高教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实行美国式的通才教育,而应当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专业要求。因此,21世纪的高等档案教育要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使档案专业的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倡导学生跨学科选修。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宽厚,且经历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专业训练(或学术熏陶)的复合型人才,以增强档案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3)变职前教育为终生教育。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的一生应分为两部分,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终生学习成为人们的必需,学习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并伴随人的一生。同样的道理,高等教育不应当是档案人员受教育的终结点,高等档案教育不能以授予学生毕业所需知识为教育目标,而应以“终生教育”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要使高等档案教育面向社会,加强对档案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和扩充。目前,我国已制定了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高等档案教育要在推行终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素质,进而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变职业教育为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工作实际技能为主的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偏重于技术方面及其具体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而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使他们既能胜任现有的工作,又有接受新任务、新工作挑战的发展后劲,否则,我们的高等档案教育与中等档案教育就没有什么层次区别。因此高等档案教育应实行专业教育。由于档案教育是从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档案教育在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受职业教育的影响,最终导致档案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当然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警惕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引起的片面发展。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的教育,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诸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因为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档案教育的任务。
(二)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是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核心
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确定培养目标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即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而社会需要又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才培养是藉要一定的周期的,因此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我国原有的高等档案教育目标是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这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为,现在对档案专门人才的需求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要求档案人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开发型”方向发展;二是要求档案人才一专多能,即不仅能从事档案工作,还能从事秘书工作或其它文献资料的管理工作。档案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传统培养目标造成的后果。因而,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是深化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21世纪对档案专业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朝着社会化、综合化、层次化和素质化方向发展。
1)社会化。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社会化是指高等档案教育应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科学预见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为此,高等档案教育应走出学院式的“象牙塔”,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走向社会改革第一线,根据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变化,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十几年不变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支粉笔、一本讲稿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满堂灌”型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包括与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联系,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走社会——档案部门——学校三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2)综合化。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化是指高等档案教育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档案学作为历史学下的三级学科,从属于历史文献学的范畴。实践证明,把档案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来办高等教育,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如今,社会分工与学科专业越分越细,而人才市场却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知识基础宽厚、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这表现在毕业生按专业对口就业者日益减少,而按大学科对口就业者日益增多。因此,继续作为历史学下的三级学科来招生和培养档案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是不相适应的。高等档案教育要适应“两个一体化”,即“档案与文件管理一体化”、“档案与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同秘书学、文件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借鉴与渗透,培养综合型的信息管理人员。目前,国内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学系、情报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这一名称的更改并不是形式上的改换,其实质是对培养目标的拓宽,很值得档案界思考。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档案学列为管理科学下的二级学科,这一变动既符合了档案学的实际,又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计的,因此,培养目标的综合化需要构建适应性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在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造,避免既过细又重复的专业课教育;还要增设一大批新课程,这些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其中一类为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课程,另一类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课程。
3)层次化。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是指高等档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分为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层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反映这种层次化的培养目标,每个层次的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应有各自的特色。目前,我国的高等档案教育已呈现出层次化特点,专科、本科、双学士、硕士、博士的高等档案教育体系已形成,然而,培养目标层次化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尤其是专科与本科的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区分开来,使专科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
4)素质化。高等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化,是指高等档案教育应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高等教育由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更重素质的重心转移是教育向其本质的回归。具体的说,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水平考试、形式检查中解放出来,超越当前社会具体而狭隘的需求,注重在“基础理论、系统专业、广博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南京大学近年来提出的“三融合”新举措,即在人才培养中注意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合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等档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应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的新途径。
(三)一体化是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强调拓宽专业面,设置跨学科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专才型向综合型发展,以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高校中的图书馆专业、情报专业纷纷改名,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压缩了一半专业等等。这些都是这种认识的体现。对于高等档案教育改革而言,早在1985年的档案学教育座谈会上,就提出档案教育要适应“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一体化”和“档案、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信息产业在21世纪将取得飞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有极大的增长。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高等档案教育改革应以实行一体化教育作为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已出现了“文秘档案系”和“图书档案情报系”这样的名称,我们有理由认为文秘档案专业与信息管理专业将是档案专业的两大发展趋势。
首先,要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树立大学科概念,把档案学作为信息科学的一部分,在授于档案专业的学生以档案学的知识和技能时,同时授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文件学、秘书学和其它文献信息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各种信息的管理工作,能适应两个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要用“模块式课程组合”的方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即根据档案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将课程组成若干个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时强调基础扎实、内容全面、突出素质。具体说,培养综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档案专业应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培养档案与文件一体化管理人才的档案专业应以“文件管理”为基础,以办公技术与行政事务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总之,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为目的,充分体现“新”和“实用”的特点。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高等档案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如果教学改革仅仅停留在专业名称的改变上,而教学内容却以不变应万变,搞新瓶装旧酒的那一套,这样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要解决内容陈旧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内容重复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务虚的课程太多的问题,四是要解决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优化的课程太少的问题。
能力要素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才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重视能力培养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人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能力的培养必然要贯穿于各教学环节。
首先,在教学总体安排上,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师的讲授都是为学生的自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实行学分制,减少课内学时,减少总学时,增加选修课,实行导师制,规定必读书目,撰写学年论文等措施都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满堂灌的讲授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判断课程教学是否为启发型的标准不应是其外在的教学形式,而是看教师在讲课时能否运用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人到所讲的问题之中,并在思维发展过程中使学生与教师同步。
其三,要重视课外教学活动,把课外教学当作第二课堂。总学时的减少意味着学生课外时间的增多,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与调查、课外学生科研活动小组等。总之,高校要有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学术研究的气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四,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工作方法和内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是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要重视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宏观指导是高等档案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
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高等档案教育的监督和指导,这是强化档案教育管理、深化档案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1)改革与调整现有的高等档案教育体制。1985年5月,党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指明教育体制改革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我国高等档案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我国高等档案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80年代初开始的,地方或行业系统为了培养本地区或本系统I需的档案人才,相继设立了档案教育机构。因此,从一开始我国高等档案教育体系就受到其隶属关系的限制,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互不联系,缺少协调,以致造成档案教育机构在整体上分布不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对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管理,首先必须理顺关系,改革与调整现有的教育体制。
2)合理调整高等档案教育布局。由于缺乏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则,80年代初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发展速度过快,布点过多,分布也不合理。不少学校仓促上马,教学条件较差,面对今后的发展,困难重重。近年来,有些学校由于学生招生难就业难,档案专业已停办。但也是在这几年中,另有一些学校新建了档案专业。这种任档案专业自生自灭的做法,不仅使档案专业的教育质量难以提高,更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高等档案教育的宏观指导。可通过教学评估,合理调整高等档案教育布局,撤并一些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的档案教育机构,选择几所办学条件好、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重点予以扶持,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高等档案教育的“国家队”,成为国家档案教育与科研的中心。
3)把高等档案教育纳人国家档案事业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之中。鉴于高等档案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应把高等档案教育作为档案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列人国家档案事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作为战略重点予以优先发展。只有列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高等档案教育的发展才能充分保障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的落实到位。同时,只有实现了计划管理,才能使档案事业人才的培养按计划进行,使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所需人才按计划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