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档案是记录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的原始凭证,是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精准扶贫档案是否齐全完整、真实有效、系统规范,直接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做到对精准扶贫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以便更好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然而,随着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具体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现就钦南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作简要的阐述。
一、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分管工作不到位。尽管各镇(场)、街道都安排了分管领导,但是由于钦南区中心工作多、征地拆迁任务重,扶贫档案工作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上,没有将扶贫档案工作与扶贫整体工作同时部署,没有把扶贫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督促,致使对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分而不管或者管理不到位时有发生。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不够稳定。大部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口头指定安排,且兼职过多,工作繁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只有在迎检时应付了事。
(二)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一是资料收集不齐全。部分镇(场)、街道没有严格按照《区、镇、村、户四级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的要求进行收集。有的文件办理手续不全,缺少发文底稿;有的虽然办理了签发手续,但基本上没有一并装订;有的同类文件材料(如同类表格、同一次会议、请示与批复等)没有完整收集并统一归类装订;有的只注重文书档案的收集,而忽视了对项目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的收集,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二是档案业务不够熟悉。区指挥部虽然印发了《自治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但多数档案工作人员“读不懂”,致使各单位在执行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方法>的通知》(桂档发【2017】14号)要求上标准不一,五花八门,各自为政。
(三)档案保障条件落后。大部分的镇(场)、街道都没有专门的精准扶贫档案库房,没有满足扶贫档案所需的合格档案装柜,没有专用电脑和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全部用朔料盒分装扶贫材料,所用装订材料为铁质订书钉或长尾夹、曲别针。各种载体归档文件材料大多分散在各组、室和各自的电脑内,未能及时、系统地汇集,存在丢失、损坏、混乱等严重隐患。
二、工作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要明确分管领导。区、镇、村三级都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区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及时优质地完成本级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各镇(场)、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部在区扶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下完成本级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村两委在镇指挥部的指导下完成村级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要保证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区、镇、村要落实一名专职档案员全程负责本级扶贫档案收集、整理日常业务,档案员一旦确定并经过培训,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更换;区指挥部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要从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抽调并避免兼职,全身心地专一抓好区级扶贫档案工作;镇级档案工作人员要确保2/3的时间投入到扶贫档案工作中,村级扶贫档案工作人员也要有1/3的工作时间从事村级扶贫档案工作。
(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一是抓好资料收集工作。档案材料收集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区、镇、村、户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执行,遵循“门类齐全、材料完整、手续完备,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的原则,做到齐全完整,不缺不漏,既要重视文字、图表等纸质材料的收集,也要重视具有保存价值的音像、电子数据、实物等材料的收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按照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方法>的通知》(桂档发【2017】14号)要求,举办包括区、镇、村三级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的扶贫档案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文书档案、扶贫项目档案、脱贫户档案、扶贫资金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整理水平。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建立镇、村两级扶贫档案工作示范点,供各镇、场、街道观摩学习,发挥示范效应。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扶贫档案工作高效、优质。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档案保管及办公条件。区、镇、村三级要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完善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添置档案柜、除湿机、灭火器等硬件设施设备,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要加大经费投入,解决扶贫档案工作人员的办公场地和必须的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管理软件等办公设备。